5月29日,记者来到天门四海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沉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稻鳅共生的生态图景。董事长董德孝介绍,相比单一种植稻谷,稻鳅共生养殖模式每年可获利近6000元/亩。

  董德孝说,是书籍帮他找到了开启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初中毕业的董德孝,通过不断自学,探索出稻鳅共生这一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并一举拿下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凭着这三项“董氏专利”,四海合作社的种苗独步全省直至全国。

  董德孝还敢于否定权威,他探索出的ph值8.0投放法,打破了养殖用水ph值7.8的水产教科书定论。

  为了让更多人分享成功,董德孝多次走村入户开展稻鳅共生养殖技术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手把手传授技术,并与14个乡镇4000余农户签订“种、养、收”合作协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这只不过是天门市开展“‘金钥匙’进农家”阅读活动的一个缩影。

  作为农业大市、产粮大市,两年来,天门市委、市政府依托“天门大讲堂·‘金钥匙’进农家”活动大舞台,先后聘请123位农技专家、学者,进农户、进田间、进果园、进鱼塘等地传授种植养殖技术。

  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解读农业政策,推荐致富典型的模式和经验,提供农产品生产、流通等信息,为农民生产、生活答疑解难,引导广大农户自觉学习现代农业知识,争做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

  如今,“‘金钥匙’进农家”已成为该市全民阅读活动特色品牌之一,1256名种植养殖大户找到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阅读,涵养“城市精神”

  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天门市委提出:“要以文为魂,涵养城市精神,努力建设书香社会,不断凝聚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

  5月,天门市率先在市直机关启动“全民阅读·书香机关”阅读活动,并把读书活动作为机关党建和机关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

  这不仅表明一个城市的文化态度、文化追求,也是天门谱写“中国梦”天门篇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路径。

  天门素有棉乡、内陆侨乡、文化之乡“三乡宝地”的美誉,2014年10月,荣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同月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战略机遇叠加,天门人立志把文化“软实力”变成“硬支撑”,使之成为推动天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为此,该市坚持把促进全民阅读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统一部署、一体推进,以书香天门建设,全面提升全民文明素养,以全民阅读凝铸“精神内力”。

  全民阅读,需要完善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该市文化事业投入累计10多亿元,其中公共文化建设投入近6亿元,先后完成了天门剧院、图书馆、陆羽文化广场、体育馆、文化中心等建设,同时,博物馆、文化宫、科技馆、胡家花园等场馆即将投入使用。

  天门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吸引天下天商归巢,投身创业热潮,去年天商大会期间,28个招商项目成功签约,其中,计划投资过亿元项目达到23个。

  可以说,天门的发展飞跃和美丽蝶变,都能找到文化的基因,知识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