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毛红平)春回大地,万物萌动。25日,笔者在红安县三级干部大会上获悉,红安县委宣传部在2017年综合实绩考核中名列第九位,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治传荣获第六届攻坚克难突出贡献奖。这是该县实施“软实力”打造“硬支撑”的又一可喜成绩。

  有“中国第一将军县”之称的红安县,近年来一直大打文化、文明“金色品牌”,致力做强文明创建、文化产业大“蛋糕”。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金城说,让“软实力”打造发展“硬支撑”,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红安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文明之花 竞相开放

  道德土壤丰厚,才能生长美德之花。在红安,经济在发展,城市在变靓,文明从不掉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乳交融。多年来,红安县通过各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崇德向善之风。在农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评选表彰,开展“道德讲堂”,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道德模范,在机关单位开展“创佳评差竞赛”。不但在广播电视、报纸开辟专栏宣传身边好人,还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团,进社区、进机关、进田间,使全县人民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事迹耳熟能详,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郭金城常说:“文明资源是贵重资源,文明家庭是推动城市进步发展的极其难得的珍贵资源。一座城市里面,文明家庭越多,社会风气就会越好,给人的感受就是好人多。好人多的地方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 

  去年以来,该县以环境改善和乡风文明为重点,在农村广泛开展创文明新村、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全面落实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建设(一个文化广场、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多功能活动室、一支文艺队伍、一套体育器材、一套村村响广播、一组宣传文化墙)。下发了一系列创建标准、工作方案,召开了多次部署会、督办会,经常走访调研,乡镇“七个一”建设如火如荼。全县403个行政村,广播村村响、农家书屋、文艺队伍已实现全覆盖,209个行政村配备了音响、话筒,新建文化广场165个,舞台戏台108个,宣传文化长廊171个,已拨付奖补资金962万元。制定下发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民自治组织成立、道德讲堂开设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操作手册,指导和引导村民移风易俗、自觉遵守和维护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通过系列举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杏花乡长兴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红色文化 亮点纷呈

  红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治传介绍,红安借《铁血红安》、《生死血符》等电视剧在央视热播的东风,以“带着剧本来、拿着拷贝走”为目标,延伸影视文化产业服务链条,打造影视文化品牌新爆点,将军影视城、楼子石战场等影视拍摄基地成为宣传红安红色文化的重要景点。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红安大布、红安绣活等作为文化产品进行开发,运用市场化运营模式联手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开创全新的文化产品服务模式。

  2017年4月份联合县委组织部举办“红安县首届民间工艺传承人大赛颁奖晚会”,圆满完成“红安县首届民间工艺传承人计划”;启动了原创音乐剧《红安回响》复排工作,并于11月份作为红安县纪念黄麻起义胜利90周年的精品剧目在全县进行惠民演出,造成一票难求的现象;11月份与武汉市人民艺术剧院举行大型原创话剧《董必武》展演活动,掀起学习红安精神“风暴”。电视连续剧《红安兵谣》剧本已经创作完成并成立指挥部,即将开机拍摄;组织以“不忘初心跟党走,扬帆启航新时代”为主题的红安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文艺展演活动在全县引起轰动。

  2018年,该县继续坚持“以红为魂、红绿相间、多产融合、全域旅游”的理念,抓好“一轴一环两镇三园四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以黄麻纪念园为龙头的5A景区建设,大力支持天台山风景区建设,推进七里坪华润希望小镇和帝王湖、南斗天湖、田园谷、老君眉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部旧址和大别山抗日军政学校旧址两个红色经典景区建设。加大传统村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力度,新建一批A级旅游厕所。大力宣传推介《天台禅乐》《红安回响》等文化品牌,支持《红安兵谣》拍摄,积极做好天台山书院的前期工作。深化与鄂旅投、鼎萨、三特等战略合作,组建专业文化旅游公司。整合旅游资源,加强系统营销宣传,建成智慧旅游平台,唱响“将军故里·传奇红安”品牌,实现旅游“既有人头、又有赚头”,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双增长20%以上。

  精神扶贫 拔出穷根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 “扶贫必先扶志,治贫必先治愚,要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习总书记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软实力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红安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精神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加速器”,采取扶志、扶德、扶智“三扶”措施,引导群众拔出思想“穷根”,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红安县陈河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红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金城介绍,贫困曾经是红安的代名词,因此全县上下求富、盼富的意愿十分强烈。但由于长期的积贫积弱,又使得相当一些贫困群众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依赖心理严重。为了提高贫困户的自我脱贫的意识和能力,红安县在确定扶贫举措时,把精神扶贫放在首位。

  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介绍,精神扶贫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思想上的破旧立新,通过精神扶贫使勤劳脱贫、勤劳致富的新思想开始成为主流以后,红安县不遗余力地发动各乡镇、社区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特色种植、苗木栽培、畜牧养殖、务工技能等实用致富技术培训,进一步提振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信心,拓宽贫困群众致富信息来源和致富门路,增强广大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本领。当前全县96%以上的贫困群众都能够自主从事产业发展,自发、主动脱贫致富蔚然成风。

  如今,在红安县的每个乡镇,到处都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扶贫先扶志”的宣传教育氛围。2017年全县共投入精神扶贫工作资金2000余万元,由此投入的财力人力可见一斑。

  笔者从红安县委宣传部了解到,该县用文化之刀刻美丽乡村,用精神扶贫推动文明创建,先后实施“七个一”建设。投资近8000多万元,拉开美丽乡村建设框架,拓展新农村新区,完善美丽乡村新功能,一个融古韵今风一体的新红安耸立在大别山南麓。

  2017年,该县打响脱贫摘帽总决战,先后开展春季攻势、“万千”活动、百日会战,一仗接一仗打。整合各类财政资金5.86亿元,撬动金融及社会资本22.6亿元。“五个一批”扎实推进,“四大政策”体系全面实施,除“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低保户外,每户贫困户有2个以上脱贫增收产业,产业扶贫人数占贫困人口94.5%;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项目”顺利投产,30万只青年鸡投入养殖,一期带动3000户稳定增收、38个重点贫困村村平年增收4万元。提前一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3464户贫困户喜迁新居。与此同时,健康扶贫深得民心,教育扶贫全面覆盖,政策兜底标准提高,群众认可度大幅提升。深入推进农村“五位一体”工作,农业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重点打造6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全面推行“2+N”模式,建成便民小道130万米,安装村组路灯3万多盏,解决广大农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晚上黑灯瞎火”的问题。精准脱贫工作通过市级初审、省级核查,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认定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公示退出贫困县序列

  红色大地,好戏连台

  2017年以来,该县通过组织开展大型送戏下乡活动,皮影戏展、书画展、美术展、非遗展等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拓宽了文艺活动覆盖范围。3月份成功举办“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和“湖北省第三届农民读书节暨农民读书、用书赶集活动”,引起全省新闻媒介的广泛关注;6月份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专家创作编排精准扶贫专题节目,在全县各乡镇(场)进行了巡演,共演出13场,获得村民的一致好评;举办了红安县精准脱贫知识竞赛;开展了“舞动红安·民间精彩”第三届群众广场舞大赛,该县原创舞蹈《情儿深 线儿长》获得全市青年组特等奖,并于9月23日赴武汉参加全省广场舞决赛获得全省三等奖;10月份在“黄冈党旗红-歌唱大别山·喜迎十九大”歌手大赛中,该县选送的石巾英、陈小龙、罗恩晗三位选手表现突出;11月份举办“红安县喜迎党的十九大暨纪念‘黄麻起义’胜利90周年群众文化展演活动”,开展惠民演出20余场,在全县深受好评;12月3日我县选送的《我的红安我的梦》、《美丽红安我的家》分别在唱响幸福大别山“迎驾杯”鄂豫皖三省四市首届大别山歌会总决赛中斩获二等奖、三等奖。

  文明创建、文化软实力对于红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已初露峥嵘。近日,省扶贫办传来喜讯,老区红安县拟退出贫困县序列,拟摘掉贫困帽子,正准备迎接国家专项评估检查。《铁血红安》荣获“飞天”和“金鹰”提名奖,《天台禅乐》获佛教界首个吉尼斯纪录。城关镇、杏花乡长兴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国网红安供电公司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高桥镇被评为全省文明镇,红安县被评为全市文明城市。“见义勇为”先进典型李志权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提名奖。2017年全县GDP 153.81亿元,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1%)、地方财政总收入(30.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46.8亿元)及增速(23.8%)。

  这些软实力及由其衍生并初具规模的相关产业,既是红安的历史瑰宝,也彰显了红安在文明创建和文化领域的底气和骨气,更让人们对软实力成为红安经济社会发展硬支撑有了“满满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