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国内多地旅游收入攀历史高峰,其中部分中西部地区旅游增长迅速,而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亦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湖北、贵州、四川等多地景区旅游收入刷新历史记录。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采访地方旅游委官员,以及曾在地方力推旅游发展的前县委书记,探讨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特点和旅游营销新方式。

  中西部旅游井喷

  在旅游部门的忙碌季和旅游经济的收获季。数据显示,“十一”七天假期,湖北恩施实现旅游总收入4.84亿元,累计接待游客321.2万人次,同比增加约27万人次,日均接待人数均超过30万人次,刷新历史记录。十一期间,武汉接待游客2040.16万人次,同比增长11.23%;旅游总收入109.15亿元,同比增长17.83%,武汉东湖风景区七天接待旅客157.9万人次。

  中西部地区另一个旅游消费增速迅猛的是贵州省,旅游消费增长迅速。贵州旅游委数据显示,贵州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93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2.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4%和35.76%。过去两年,贵州旅游业“井喷”,接待游客人次及旅游总收入均实现年均同比增长逾40%。

  而为推动地方旅游发展,政府官员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从十月一日到十月七日,恩施州旅游委副主任胡福先,在微信朋友圈以每天十条左右的频率,直播恩施当地的旅游盛况,包括抖音小视频、堵车红色预警、限流情况以及每天的旅游数据汇总通报。井喷的中西部旅游和卖力营销。

  而曾在恩施州巴东县任县委书记的陈行甲,十一假期带着他深圳的朋友们到巴东旅游,并在微信朋友圈里力推巴东的好山好水。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或将成为中西部一些贫困县市的第一产业。

  武汉市旅游委主任杨相卫也在朋友圈更新武汉的旅游盛况,包括“为缓解景点交通压力,长江大桥调整单双号限行时间”的民生信息,还在微信上推送“江城武汉。美好旅程”游记全球征集活动,邀请旅游达人记录武汉。

  旅游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地方对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包括湖北、贵州等地均在重点发展全域旅游。旅游经济不仅仅涉及到旅游部门,还包括交通、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据杨相卫介绍,在十一假期的前半个月,武汉市已经开始了持续一个月的武汉国际旅游节,结合旅游节武汉官方组织策划了多项旅游推广营销活动,提前策划活动引流,一批新景点加速推广,包括东湖绿道、“知音号”等;节前武汉还在北京、郑州、广州等重点客源地开展精准营销,预热市场,在北京西站、南站投放了城市形象广告,在国航、海航的航班上投放了武汉城市形象宣传广告;武汉还在国庆假期赠送30万免费惠民票供市民游览部分景点。

  在城市营销方面,陈行甲经验丰富,他曾被称为网红县委书记,通过亲自跳伞、录MV推广巴东县的旅游产品。陈行甲表示,地方官员应该有勇气为地方代言,完全可以成为推广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网红”。

  旅游发展力求特色展示

  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旅游在地方经济中的占比也是越来越重,恩施州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的主抓手,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作为全州“四大产业集群”的第一集群进行打造。

  据胡福先介绍,2017年恩施州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3倍和4.25倍,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超过50%。

  早年受交通基础配套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国内旅游经济开发一直处于东强西弱的情况,中西部地区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产品丰富度、接待能力和服务配套方面,都弱于东部地区。近年随着中西部地区高铁网络的加密和各项其他交通配套设施的完善,中西部地区旅游开放迎来了较大的发展。

  国庆假期,中西部省份也在努力打造新兴体验产品,迎合国人旅游消费升级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比如目前贵州、湖北等多地推广发展房车营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获悉,有来自北京的游客举家到贵州进行房车旅游,地方房车营地建设也发展迅速。目前西南地区已逐渐形成了自驾游的经典线路,云桂川黔藏等地区自驾旅游资源丰富,适合房车旅游发展。

  湖北多元化的特色旅游产品也在形成。以恩施为例,其打造的活动包括建始花坪鸡公岭飞拉达户外运动基地、恩施鹿院坪低空飞行、建始石门河玻璃桥、巴东巴人河滑索等,迎来了不少户外运动爱好者,以惊险刺激、运动健身等受到游客喜爱。湖北宜昌三峡国际房车露营地、百里荒帐篷露营地、朝天吼景区房车营地等一房难求。

  不少地方还推出体育健身游、教育游、科技游、康养游、美食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和活动,满足差异化需求。

  以大江大湖著称的武汉,近年也在努力开发其“江湖”旅游资源。从上世纪90年代的黄鹤楼、归元寺、古琴台、东湖景点到现在力推“全域旅游”,武汉在努力从过去的旅游“过境地”变成“目的地”。

  在城市旅游营销方面,武汉除了大手笔投放广告,也在通过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推广城市旅游资源。比如从2016年至今的三届武汉马拉松,充分利用武汉大江大湖的优势,向数万全国跑者呈现了国内最美的马拉松赛道,赛事也成为广受好评的良性赛事;同时武汉百余公里的东湖绿道,也在近几年建成,已成为城市名片之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武汉市接待游客1.4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67.8亿元。

  “祖国江山到处都美,你的特色在哪里?”曾在贫困县力推旅游发展的陈行甲建议,发展旅游一定要和本地的风景资源、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特色结合起来,不能贪大求洋和盲目跟风,更不能东施效颦。目前国内很多地方的旅游不应该只是在假期大爆发,平时如何吸引人,关键还是要看旅游特色的开放和吸引力,提供有特色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