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9时,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在武汉剧院开幕,来自各行各业的643名代表将在会上为武汉未来五年发展绘制蓝图。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我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将审议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中共武汉市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领导干部比例下降,妇女、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各条战线一线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代表的比例均有所提升。其中妇女代表提高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及各条战线一线先进模范人物代表。

  会议将凝聚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共识,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为推动武汉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全面开启新征程。

  今天上午9时,万勇宣布大会开幕。陈一新代表武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作报告。

  2016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1.19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5%。武汉高铁直达能力和中欧班列通达能力居全国前列,阳逻港迈入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武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道德模范人数居同类城市第一。媒体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城区长江、汉江岸线整治基本完成。武汉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荣获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进入全国最安全城市行列。

  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得到落实。思想政治建设成效明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丰硕成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社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得到整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治庸问责、电视问政,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必须清醒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综合经济实力与国内标兵城市差距拉大,经济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较弱,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人文特色彰显不够,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品质亟需提升;农民增收动力不足,城乡二元结构仍然突出;开放水平还不高,国际化程度亟待提升;民生社会事业还不能适应群众的新期待,社会治理创新任务依然艰巨;党建工作创新还不够,“两个责任”落实还欠到位,少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还未到位,少数党员干部担当拼搏精神不足,隐形变异“四风”问题还时有出现,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驻汉部队、武警官兵和所有关心武汉发展的国内外人士大力支持推动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武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所有为武汉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湖北武汉时多次对复兴大武汉给予肯定,要求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增强使命意识,体现武汉担当,加快推进复兴大武汉。

  武汉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标兵在增多、追兵在逼近,正处于“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发展关口。全市上下务必警醒起来,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勇于应对新的挑战,全力以赴推进赶超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重大改革发展试点落户武汉,武汉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今日武汉,产业基础、科教人才、区位交通、发展空间、生态禀赋等优势更加凸显,发展潜力很大。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到2021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为复兴大武汉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产业能级迈上中高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城市功能品质加速提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在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中的核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

  建设国际化大武汉。国际通达能力大幅提升,成为联通世界、联接“一带一路”、联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城市。打造国际交往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生活环境与国际先进城市接轨,国际性组织和活动较为集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

  建设生态化大武汉。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发展,滨江滨湖生态特色彰显,江河湖泊水质全面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使武汉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国际知名宜居城市。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是复兴大武汉的战略选择,是中国梦在武汉的生动实践。

  武汉要对接国际规则和惯例,争取更多领事机构、国际性组织、国际医疗教育等机构落户,筹办好世界军人运动会、飞行者大会,推动“大河对话”成为国际知名文明论坛,申办更多国际性会节活动。加快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争创有特色的国家科学中心。超前布局量子、人工智能、3D打印、磁浮交通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工业互联网、服务型制造,加快布局“下一代汽车”、智能家居、大纤维、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加快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建设全国电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重要枢纽。

  民营经济是富民兴汉的重要源头活水。要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是武汉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要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大型央企、中国民企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实施更加有力招商引资政策和措施,建立党委政府招商引资主责机制,建强专责机构,推行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聘请招商大使,强化招商激励,拓宽招商渠道,扩大有效投资,让武汉成为投资者的天堂。

  武汉要发挥东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引领作用,以“创谷”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学生创业街区园区、环高校创新带,鼓励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科研人员在汉创新创业。搭建新型研发机构、新型孵化器、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公租房、人才公寓,支持举办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打造全国低成本创新创业中心,让武汉成为创业家园、创新乐园。

  要加快武汉大都市区的规划建设。强化武汉“主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统筹产业经济、生态保护、公共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综合布局,深入推进武汉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发挥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引领作用,有力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新一轮合作,加强与上海、重庆等大城市的对接,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

  加快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构建“1个主城+3个副城+3个新城组群”的城市空间格局。加强城市设计,统筹地上、地面、地下空间开发,注重城市战略性空间留白。我们要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区。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重点围绕主城区长江段,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

  武汉要加快推进机场、高铁站、港口等枢纽建设,在阳逻地区规划建设多式联运核心区,提升多种运输方式连通、集成能力,建设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中部门户枢纽机场和国家多式联运枢纽。加快建设世界级地铁城市。建好环线、快速路、过江越湖通道,形成“五环十八射”快速路网体系,织密微循环路网,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建成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市。建设武汉超算中心,推动万物互联,打造具有智慧中枢功能的“城市大脑”。

  水优势是武汉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要利用水资源、优化水空间、治理水环境、保护水安全、弘扬水文化。以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为重点,大力推进“四水共治”,实现系统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 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面推行河长制,完善湖长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分类推进“百湖”规划建设升级,延伸两江四岸生态画廊,加快构建全域生态水网,全面恢复水体生机活力,充分利用水下、水面、水上空间,勾画出江湖相济、湖网相连、人水相依的美丽画卷,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滨水生态绿城。

  武汉要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抓好PM2.5污染源整治,基本消除内生型重污染天气。建成百里东湖绿道,努力构建串联主城和新城的绿道网络。 创建全国性碳排放权、水权等交易市场。

  武汉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挖掘知音文化内涵,传承弘扬长江文明,建好历史文化名城。快建设以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为核心,以武昌古城——环东湖和沙湖、汉口沿江——张公堤园博园为支撑的“一核两带”文化功能集聚区。 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实施武汉形象传播工程,举办武汉知音国际论坛系列活动,制作反映武汉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影视精品,打造大型实景演出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武汉要实施“城乡居民增收激励计划”。到2021年基本完成城乡危房改造、基本实现常住人口低收入住房困难居民应保尽保。集聚发展中高端医疗服务。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

  我们要通过艰苦努力,让大武汉更加繁荣、更有品质、更为宜居!让广大市民对这座城市更加认同、更加自豪、更加热爱!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强化“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四个自信”,弘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和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