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万修了条“短命路”,新建道路成了“半边街”,暴雨过后多处渍水,居民家中就能“看海”……昨日,武汉第三场电视问政“问服务”,话题直指城市公共设施维护不及时问题。武汉市城管委主任干小明、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彭浩、市水务局局长左绍斌等政府官员接受“拷问”。问政现场,一位饱受渍水之苦的市民将一双雨靴作为礼物,送给了市水务局局长左绍斌。
问题1
3000多万修了一条短命路
武金堤路全长20.7公里,横跨武昌、洪山和江夏区,是武昌地区南部的两个主干道。记者6月19日来到现场看到,恢复通车才四个多月的武金堤八坦路路段,路面出现多处断裂,道路坑洼不平,部分路面已经塌陷。
市民黄先生说:“这条路修好后过了两个多月就轧烂了。我们在这里走很危险,容易发生事故。这里附近有沙场,房地产楼盘,24小时超高超重的大货车不断往来,我觉得是政府的问题,从来没看到有人管这些车。”
洪山区城管局路面清洁突击队的陈先生则反映:“4公里的路设有5个限高架,现在只剩下一个了,前面有一个刚架好第二天就被货车撞断了。晚上撞了就跑了,又没有摄像头,找也找不到车。”
此外。洪山区城管局路面清洁突击队每天对这里的路面进行洒水清扫,一天光用水就达80吨,但丝毫解决不了问题,连城管都苦不堪言。
■ 现场
针对武昌区武金堤八坦路路面破损问题,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左绍斌解释,武金堤本身是在堤防上建设的,它真正的功能是堤防的通道,而现在作为主干道来使用,原有的建设标准过低达不到要求。
而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彭浩也表示,问题的确存在,武金堤路以前规划过程中只考虑了一般情况,把这条路按公路三级建设,而没有考虑周围工厂、重载车等特殊情况。
主持人现场发问,武金堤路边,有许多沙场、木材厂、钢材厂,还有多个楼盘在建,路上运送沙石、渣土、钢材和木料的大货车络绎不绝。这样的条件下,还是依然新建等级不高的道路,是否是官僚主义作祟?3000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有没有人应该负责?市建委承诺督促“纳入城建计划的严重破损道路的及时改造”,真正履职了吗?面对发问,面带尴尬的彭浩只得选择回避:“我们回头对这个问题再深入调查研究。”
■ 问题2
新建道路成了“半边街”
近年来,武汉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不仅新修了几条大的干线,而且改造了一批老旧道路,方便了市民出行。可是,美中不足的是,部分新改造的道路留下了“大尾巴”。
6月13日,记者来到汉口京汉大道旁的建设街。这条原本只能走人的小巷经过加宽改造后,显得笔直宽敞,机动车可以通行,然而,道路中间花坛竖立着一排十多根电线杆,将一条整体的道路切割成两半。
社区居民反映一条马路被分成了两段,造成那边居民不方便过来,这边要过去一个是要绕路。此外,这路本来就窄,车子也不好走,经常有车子撞在电线杆上,行人不注意有时也会头上撞个包。
记者在三镇街头采访,类似电线杆挡路的情景并不少见。
■ 现场
主持人发问:造成电线杆路障的原因是什么?城管修路与供电部门衔接存在哪些问题?
对此,武汉市城管委主任干小明表示,这样的电线杆杂乱的问题的确存在,有的企业、部门图省钱、图省事,并没有对电线杆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有的一个杆子上有多个部门,业主很多,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面对主持人的追问,他表示会以城管委牵头,限期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