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万强)昨日一大早,50岁的邬传华携妻子、儿子驱车来到黄鹤楼下,入园后,找寻到当年一家三口合影的地方,以黄鹤楼为背景再次照了一张全家福。用妻子曾迎春的话说,时隔22年再登黄鹤楼,油然而生一种圆了梦的感觉。
邬传华与47岁的妻子有着先天注定的缘分:父母和岳父母同在位于太平洋路的一家工厂当工人,后来两人又先后通过顶职和内招进入这家工厂,两家住在职工宿舍的前后楼。1987年中秋之夜,厂团委举办赏月晚会,在厂办公楼楼顶,不知是谁先开口道:“你是不是住在对面一栋楼?”另一方脱口道:“我们是街坊。”有了这次搭讪,邬传华在不久后设计了一款针织服装,想到请身材姣好的曾迎春当服装模特,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相识、相爱,并于1991年1月下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当年12月,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在满月抓周时,虎头虎脑的儿子第一次抓的是铅笔,再抓的是钢笔,最后一次抓的是一支毛笔,小夫妻俩由此断定:儿子将来肯定是读大学的料。转年8月,利用一个星期三,夫妻俩抱着孩子来到黄鹤楼,买票进入景区后,拾级而上,在离黄鹤楼最近的“气吞云梦”的牌匾下站定,三脚架上的照相机开始倒计时,将夫妻俩和8个月大的儿子齐齐望向远方的瞬间定格。
此后的22年,虽然夫妻双双下岗,三代人蜗居在5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但对儿子的学习从未放松,从小学到高中,儿子邬冬敏的成绩总是令父母骄傲。2010年,当儿子以较好成绩考入心仪的大学、心仪的化工专业时,夫妻俩总算松了一口气。据邬冬敏告知,正因为家中珍藏着这张照片,他每次从家里乘车去学校路经黄鹤楼时,总会情不自禁地看上一眼。
跨入马年之际,住了几十年的宿舍区被拆迁,新分的房子即将落成。而老照片中的“襁褓小子”也即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为了庆祝“90后”儿子替自己圆了大学梦,一家三口重登黄鹤楼,在原址照了这张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