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 康鹏)昨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我省将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全省发展格局由“两圈一带”(两圈: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带:长江经济带)变成“两圈两带”。武汉处于“两带”的交汇点上,同时成为“两带”的经济龙头。
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向记者介绍,今年我省将完成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总体规划,并起草出台政府意见。
据介绍,汉江在我省境内长871公里,超过其全长的一半。包括武汉、十堰、襄阳在内的10个城市依江而建,汉江生态经济带人口和GDP均占全省的42%,是全省重要汽车工业走廊,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50%以上。
我省将实施汉江开发“水铁并进”。沿汉江“水经济走廊”整治汉江航道,使汉江中下游具备三级通航能力,由目前的500吨级提高千吨级以上,从而 与长江联动,形成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另外,我省还将修建贯穿汉江经济带的武十城际铁路,争取作为武汉至西安高铁的一部分,年内开工。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教授陈志刚建议,开发汉江生态经济带,要做好“生态”文章,限制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发展,发展节水和清洁工业,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0月开始送水
流入武汉江水将减少26.9%
链接>>>
“今年10月秋之汛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正式从丹江口水库向北京送水,调水后中下游流入武汉的水流量将减少26.9%,对汉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带来挑战。”昨日,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向记者透露。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全长1277公里,沿京广铁路北上一直通到北京,每年将从汉江调水97亿立方米,向沿线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的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高工黄建和介绍,汉江水资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丰富,鄂北很多地方甚至干旱。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570亿立方米, 陕西引汉济渭引走了9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引走了97亿立方米,汉江中下游每年需丹江口水库下泄的补偿水量平均为162亿立方米,我们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 到2020年,将汉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在120亿立方米以内。
李乐成透露,汉江水流量减少,水位下降,许多沿岸的滩涂变成了可以固定利用的土地,光襄阳一地,就增加了80万亩耕地。
为了缓解缺水对汉江的不利影响,我省修建了引江济汉工程,每年从长江引31亿立方米水补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