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聊天室城管聊天室

  长江网讯(记者 汤洁)武汉市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点,岸线资源的整治一直是武汉城市治理的重要领域,但由于历史原因,汉江沿岸仍存在一些老旧船舶,这些船舶不仅给汉江环境带来一定影响,而且已不再适应武汉城市的发展,老旧船舶的治理成为了武汉市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硚口区城管委在岸线资源治理方面成效显著,本期《城管聊天室》来到硚口区江边古田桥下,并邀请到硚口区城管委副主任、硚口区交通局副局长王爱书,硚口区江汉港口岸线环境资源综合整治专班队长王翦,水上人家船主孙维胜先生,就岸线清理整治分享经验体会。

  曾经码头经济繁荣的象征 如今成为城市的伤疤

  硚口区是码头文化的发源地。汉江在硚口区的范围内岸线长度为14.5公里,其范围下到晴川桥,上至长丰桥。整治前在此范围停泊的船舶有190多艘。

  王爱书介绍说,建国后,湖北省内各地的航运公司因为汉江客、货运的运输量均逐步萎缩,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改制,于是就将船分给职工,这些没有地方去的职工,就在硚口的汉江边停了下来。从晴川桥到江汉一桥这一段,以汉正街为代表的商业非常发达,这些留下来的职工就依托汉正街打工谋生。汉江需要整治186艘船中,水上人家这类就有96艘。

  水上人家的代表船主孙维胜介绍说,他们一般白天沿岸边打工,晚上以船为家,或者从江边打捞一些鱼虾,孙先生的上辈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还有一些水上居民,继承祖辈留下的船,大部分在水上讨生活二十年左右。在码头经济繁荣时期,这类私人船舶曾达到数百艘,养活了数万以汉江为生的人。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船舶逐渐失去了市场,加上船舶老旧,停放在江中,像是江中的一块伤疤。

  “硚口思路”情理结合 离船就失眠的居民逐渐离岸

  2016年初,习总书记提出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为此,硚口区城管委把汉江上老旧船舶的治理作为岸线治理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是,让这不到200艘船“上岸”,硚口区城管委的工作人员就遇到了不少问题。

  “离了岸我们觉都睡不着……”即使像孙维胜先生这样的水上人家,在城管的劝说下,理解配合沿岸环境整治而上岸的船主,离开生活几十年的船,最大的问题还是生活习惯问题。孙先生笑称,故水难离,不睡“汉江摇篮”般的船真的会失眠。此外,目前汉江边的江景房均价已达每平方米两万元左右,而3万元的离岸补偿金对于他们而言,上岸安家仍是难以触及的梦。

  王翦介绍说,为了做通船主的工作,很多水上人家他去了不下15次,有时还根本碰不到人。后来,经过几天的“蹲守”,终于摸清了船主的生活作息规律,才在上午7点前,晚上9点后找到船主做劝说工作。

  长江沿线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沿江综合整治工作,每个地域的整治模式都有其地域特征,整治工作并没有一个固化模式可以进行参考,只能因地制宜,因船制宜,因人制宜。王爱书介绍了目前硚口区综合整治的总体思路,就是“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以奖代补,离岸消化”。

  “尊重历史”主要就是了解汉江上的这些船只在历史时期为汉正街以及本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并且是水域历史的见证;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目前汉江的客运与货运全面萎缩,这些停泊的船只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严重不协调,并且有碍观瞻。据了解,这些船只有30-50年的历史,最大的问题就是存在安全隐患,按照海事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每1-2年,船只都应该接受相应的安全检验,而目前186艘船都属超期检验甚至放弃检验,这就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以奖代补”是指政府鼓励自行离岸并处理船舶,不收购船舶,并在经济上进行补贴;“离岸消化”就是要做到离岸后不回流不反弹。

  补偿标准不一成趸船整治难点 力争11月全面完成整治

  除去水上人家这类私人老旧船舶,工业类有17艘,国有企业类船舶有14艘,民营企业类的船舶有59艘,经过几个月的治理,硚口区离岸船舶比例达到60%。“下一步工作最大的阻力来源于趸船。”王爱书说,主要问题是离岸补偿标准难统一,有的船主要求按照吨位计算,有的认为应按面积补偿,还有些船主认为应该按其经营损失来计算。“但是这些‘经营损失’很多都来源于非法经营,比如房屋出租,房屋改装成旅社等,这些是不可能进行补偿的。”据介绍,下一步,对于趸船,包括将趸船作为武汉办事处的船只整顿将成为工作重点。

  以前水上人家主要集中在晴川桥下,江汉桥下到十七码头间,以及月湖桥和陈家墩区域附近。目前还需要继续整治的区域主要是陈家墩的12艘船。前段时间市区领导从集家嘴沿江而上到长丰桥对沿岸整治成果进行检查,比较满意,并要求加快趸船离岸整治的进度,按照要求,今年11月要完成离岸整治工作,王爱书表示,在综合整治专班的共同配合下,能够按进度完成综合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