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防空警报昨日响彻武汉上空 记者探秘阵阵鸣响背后的故事

  警报声比环境噪声高10分贝

图为:车载警报器试鸣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中灿摄图为:车载警报器试鸣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中灿摄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月媛通讯员文翔)昨日是武汉沦陷80周年纪念日,16时,防空警报声响彻江城,警醒广大市民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6种警报器试鸣

  昨日15时30分,记者走进武汉市民防办的大门,一台军绿色的设备停在楼下。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个由4个500瓦的扬声器组成的移动可升降式警报器,在鸣防空报警的时候,按下按键,云台会自动升起将扬声器托至高空,让声音覆盖范围更大。除了这种移动升降警报器,还有固定警报器、车载警报器、便携式警报器、手持语音警报器、手摇警报器等共6类都参与了今年武汉市警报试鸣活动。

  如何让武汉市所有的警报器能够精准地同时响起,保证市民都能听到呢?工作人员李刚介绍,目前武汉市已基本形成了固定和移动、手动和电动相结合的防空防灾警报网络新格局,基本覆盖了武汉主城区和远城区的中心地区。所有固定警报器通过后台无线遥控操作,而在局部地区辅以专人准时操作移动警报器,基本上每台警报器都有专人负责。

  警报平均分贝提高

  警报器按发声原理不同,可分为电动和电声警报器两种,不同区域匹配相应装置。城市重点设施附近以电动警报器为主,在居民区则以电声警报器为主。

  李刚解释说,根据国家相关技术要求,警报声一般高于环境平均噪声10分贝。比如2017年,武汉中心城区白天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8分贝,那么警报声最少要达到79.8分贝才能有效覆盖。随着武汉城区不断扩大,警报器数量相应增多,整体的平均分贝也是在不断提高,确保市民都能听到。

  李刚说:“我们从今年5月一直到10月,每天对全城的警报器尤其是固定警报器进行检测,天线、防雨棚是否完好,支架是否生锈,终端是否有故障……都需要工作人员去现场配合后台进行检测。这样才能让防空警报音响统控率和鸣响率均保持在100%。”

  警报试鸣分秒不差

  16时,在武汉市民防办警报中央控制室,工作人员谈洁坐得笔直,一眼不眨地盯着屏幕,快速按下电脑上的控制按键,防空警报声随之响彻武汉上空。第一次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全长3分钟。12分钟后,她再次伸手按下,这次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同样是3分钟。16时27分,她最后一次按下按键,解除警报。她长吁了一口气,对记者说:“这是我第15年参与防空警报试鸣。”

  这15年,谈洁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防空警报,是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武汉全城防空警报长鸣,悼念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我记得,当时大约提前两天接到通知,当天按下警报的时候,全城的司机都主动停下鸣喇叭默哀。”

  从2003年10月25日武汉市第一次进行防空警报试鸣,谈洁一直是主要操控人员之一。“这15年几乎都是分秒不差吧”,谈洁自豪地说。问到如何控制精确,谈洁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前期充分的设备检查检测,另一方面她会提前把手机和操作系统的时间校准,并提前预演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