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种语言同声传译!200名外语专业大学生服务友城大会

  图为:会场内7种语言同声传译

  楚天都市报记者王荣海李月媛陆缘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邹斌

  一次性接待60多国嘉宾,准备工作是个考验。昨日,记者从武汉市外办了解到,为了服务此次国际友城大会,武汉军运会执委会选拔约200名外语专业志愿者从事此次大会会务服务,主会场内有同声传译,嘉宾走出主会场,志愿者都会提供一对一贴身翻译。此外,工作人员提前半个月布置好非遗展览,让外国嘉宾感受武汉本土文化。

  选拔200位外语专业志愿者

  武汉市外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参会外宾来自60多个国家,共370多位,接待工作需要大批语言服务志愿者。

  为了更好服务友城大会,并为明年的军运会提前练兵,武汉军运会执委会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选拔近200名外语专业志愿者,涵盖英、法、德、日、韩、葡等语种,分布在会务协调、外宾接待、参观考察等10个岗位。

  记者昨日在大会现场看到,主会场内有同声传译,嘉宾走出主会场,志愿者都会提供一对一贴身翻译。

  江汉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马兰,曾参与后官湖马拉松、世界飞行者大会等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这两天,她加入友城大会志愿者队伍。不管是为嘉宾介绍江城旅游景点、文化特色,还是在会议期间提供翻译,马兰一直贴心服务。“这对我们来说是检验自身专业能力的好机会。”她表示,明年军运会期间,她也会为外国友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武汉市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会主会场提供7种主要语种翻译,分别是中文、英语、法语、日语、德语、俄语和葡萄牙语。国际友人戴上同声传译器,可以在7种语言间来回切换。这是武汉承办的国际盛会中提供同声传译语种最多的一次。

  记者看到,会场一侧设置了7座翻译间。与会嘉宾发言,翻译人员就同声传译。此次大会一共有十多名专业人士现场同声传译。

  提前半个月布置非遗展览

  会场外,汉绣、武汉面塑、古琴等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吸引了众多外国嘉宾的目光。汉绣与武汉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燕和刘洁还设置了工作台,一边制作一边向国外友人讲解。

  来自新西兰的玛克丽看到王燕工作台上陈列的汉绣作品后,连连赞叹。接着她仔细询问一件汉绣作品从构思到成品需要哪些步骤,要花多长时间。王燕向她介绍需要用绣花针通过穿针引线手工织成。玛克丽表示,回到新西兰后,一定会将这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当地的民间艺术家,希望有机会能一起合作,把汉绣带到新西兰。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布展花了近半个月,重点展示了武汉本土的古琴、古瑟、琵琶和剪纸等非遗艺术作品。

  在另一边,来自武汉育才行知小学的10多位同学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国嘉宾交流。原来,他们将剪纸、书法等民俗课堂上完成的作品搬到了友城大会现场。六年级的江曼妮小朋友认真地教外国友人如何剪纸。她告诉记者,她和妈妈一起花了一个月时间准备剪纸图案,然而不到两小时,准备好的剪纸就快用完了。

  昨晚,参会嘉宾还到武汉杂技厅欣赏了精彩的杂技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