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晚报12月29日讯(记者谭在龙 通讯员黄晋)前不久,就职于武汉某证券公司的李女士因为买房“手续”犯了愁,由于没有武汉市户口,根据要求,需提供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缴纳社会保险证明,来来回回好几次,才把事情办妥。
但如今,李女士的烦恼将不复存在。目前,武汉市已经清理125项类似的无谓证明,涉及“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证明事项。
便民、利民,清理125证明事项
“年底了,工作很忙,或多或少影响了自己的日常安排。”李女士说,工作日期间,能够出来办私事的机会有限,好不容易“挤时间”到了现场,却正好遇上排队。为此,她不得不多次请假,“见缝插针”去办理这些证明。
类似李女士“遭遇”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办理最低生活保障,需要提供子女就读学校证明,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需要提供贫困群众医疗救助病种诊断证明等,这些,都让老百姓“多次跑”、“来回跑”。
在《武汉市政府规章和市政府文件设定证明事项取消目录》(详见9-11版)中,企业也迎来了更加便利、快捷的环境条件。如申领《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原需提供服务场所的权属证明文件;如申请确定市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管理平台资质条件,原需提供无违法犯罪记录、无不良信用记录等,取消之后便不需要申请人再提供了。
据悉,此次武汉市清理各类证明事项中,涉及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认定、生育保险、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申请廉租房、临时救助、小微企业融资、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公共租赁住房、从事网约车经营及服务车辆登记等方面。
百姓“跑断了腿”,无谓证明怨声载道
一直以来,群众、企业对于办事过程中要去开具各种无谓证明怨声载道,增加了办事群众和企业的负担,甚至出现了证明“我儿子是我儿子”、“我爸是我爸” 等奇葩证明。
“如果连人之常情的一件小事都要若干道手续才能实现的话,那么怎能做到便民、利民。 ”武汉市政府法制办法制协调处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悉,今年6月2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再次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奇葩证明”等问题,并表示力求通过证明事项清理,消除“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无谓证明,切实简化企业群众办事手续,优化营商环境。
武汉市政府法制办成立的工作专班,组织全市15个区(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和40个市直部门对我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市政府规章、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和其他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发的管理社会事务的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进行了清理。
历经6个月,武汉市证明事项清理工作宣告完毕。
数据多跑路,打破“信息孤岛”
这些无谓证明的取消,仅仅是废除一张盖章的文件吗?是不是这些证明将不再是办相应用途的“条件”?答案显然不是。
无谓证明之所以存在,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信息不能够共享,这也使得各部门就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彼此之间只有通过纸质的证明,才能验证事实的真实性,也就明确了责任。
无谓证明取消后,群众可以少证明、少跑腿,但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少作为”。例如,武汉市原先办理低保原需提供残疾证、下岗失业证、缴纳社会保险凭证、子女就读学校证明等19项证明。证明事项被清理后,民政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核验、调查核实、部门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核实,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群众办事的负担。
据了解,按照“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的原则,我市现已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同时,正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平台、电子证照库等建设工作,以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相关证明事项取消后,索取单位通过信息共享、网络核验、调查核实、部门间查询等方式便核实相关信息。
此外,长江日报记者还了解到,武汉市将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对群众和企业承诺事项的事后审查,对不实承诺甚至弄虚作假的,依法予以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