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2月6日电 题:武汉雷神山医院见证与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
作者 徐金波 韩成 林徐涛
“5万平方米、7.5万平方米、7.99万平方米,面对疫情蔓延的凶猛势头,雷神山医院规划总建筑面积6天之内3次增加,总体规模超过两个火神山医院,但却工期相当。”6日,在武汉雷神山医院验收并逐步移交的现场,中建三局项目指挥部负责人说:“太不可思议啦!”
今年春节假期,当大多数中国人沉浸在喜庆之中时,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确诊病例激增。其中,仅1月26日到27日,确诊人数就从698例飙升至1590例,全市大小医院的发热门诊排起长龙,医院病房资源频频告急。
1月25日,武汉首座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火神山医院,刚刚吹响建设号角,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再次决定,半个月之内在江夏区黄家湖畔再建一所雷神山医院,两座医院都由中建三局承建。
“当晚接到雷神山医院建设的通知,当时有限的工人和施工装备刚刚在火神山医院工地集结,就开启了‘双线作战’模式。”该负责人说,许多前期采购已经大量运抵火神山医院物资,又重新打包装车。200多名管理人员和600多名工人重整行装,连夜赶赴“新战场”。
尽管面临武汉“封城”和春节放假等诸多困难,现场物资不够,但是项目指挥部迅速动员在全国范围内紧急征集;现场人员不够,就广发“英雄帖”。
截至2月4日,雷神山医院现场有1000余名管理人员、8000余名作业人员日夜奋战,1400余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川流不息。
雷神山医院兴建过程中,不仅规模一再扩大,而且为分秒必争地与疫情赛跑,建设工期一再压缩。
“如此短时间内进行这般规模的大兵团作战,在中国建筑史上也是少见。”中建三局一公司董事长吴红涛说,雷神山医院施工内容复杂,涵盖场地平整、基础工程、管道预埋、防渗膜施工等十几道大工序,涉及给排水、消防、供配电、通风等十几个专业,无处不在的交叉施工和接口管理,是对中国建造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验。
为此,项目指挥部倒排工期,制定“时间表”,进行了科学统筹。最终,雷神山医院建设全面采用了工业化建造技术,实现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建造装配化、施工一体化、管理信息化,最大限度地兼顾了效率与品质。
其中,医疗病区综合采用箱式板房和钢结构建筑,医护生活区则采用场地和吊装要求低的K式板房。通过综合采用不同的拼装方式,将现场施工和整体吊装穿插进行,大幅减少现场作业的工作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实现现场吊装作业效率最大化。
同火神山医院建设24小时直播一样,在6000多万“云监工”的注视下,雷神山医院以肉眼可见“每天不一样”的“中国速度”与疫情赛跑。最终,经过上万名建设者10天之内日夜奋战提前建成。
如今的雷神山医院,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各项技术更加先进,在给病患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生命健康保障的同时,也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