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莉 通讯员凡丽绒 易晓辉
编者按
“行九万里路,终归诗酒田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那里有冬麦青青,稻谷金黄,高粱火红,瓜果飘香……
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新目标,一幅生态文明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11月16日,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宣布,到2015年,我省将扶持建成至少30个挂牌示范“绿色幸福村”。与过去城镇化的思路不同,“绿色幸福村”的定位是“风貌古朴、功能现代、产业有机、文明复归”,在保持原生态的同时,嫁接现代文明。
湖北的美丽乡村在哪里?哪些村庄有望入围“绿色幸福村”建设?本报独家联合省发展战略规划办,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中心、北京绿十字中心的专家学者一道,开展“美丽湖北美丽乡村”行动,实地踏访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美丽乡村典型,用脚步丈量、用图文记录它们的蝶变之路。
欢迎读者朋友拨打本报热线,推荐你身边的美丽乡村,说说你的美丽乡村观。
18日一早,记者一行从武汉出发,踏上荆楚美丽乡村寻访之旅。第一站是广水市桃园村,距离武汉约一个半小时车程。
桃园村名为“桃园”,其实没有多少桃树,倒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着柿子树,一共2万余棵,不少树龄已过百年。当地老农告诉记者:“要是你们早来一个月就好了,还能吃到刚摘的柿子。”
此时,柿树叶子尽落,只剩下遒劲的树枝,暖暖秋阳透过枝桠照在斑驳的石屋上,另有一种美感。记者眼前仿佛浮现一个月前的景象:红柿如火,犹如千万只小灯笼挂在枝头,成为驴友镜头中、画笔下最美的风景。
武胜关镇党委书记杨甫权说,全国摄影基地、画家写生创作基地,就是桃园村建设“绿色幸福村”的目标和方向。
古朴景观尽显沧桑大美
百年石屋险被水泥糊墙
桃园村现在还算不上很富裕,人均只有0.7亩地,全村1500多人,留在村里的只有400多人,青壮年多在外地打工。
有时,暂时的落后反而无意中保留了珍贵的历史。2007年,桃园村被列为广水市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里也曾有大拆大建的设想,但最终决定保护好祖先留下的财富,不砍一棵古树,不伐一片林子,不迁一个湾子,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
村里筹措资金平整道路,改水改厕,为了保留文化味,还修建了一座仿古的入村牌坊洞口,在河岸边种出一片天然的柳树林,建起一座小木桥。河岸边的村民高兴地说:“往日的臭河沟,现在成了主要水源地。”
在这轮建设中,争议最大的就是石屋。桃园村祖祖辈辈住着石屋,就地取材,用大大小小的山石垒墙,再用黄泥抹平,屋顶铺上黑瓦。村里最老的一座石屋已有400多年历史,主人20多年前搬到广水县城,房屋年久失修,但院中水井的水依旧甘甜透凉。
现在,条件稍好的家庭都盖了新房,像城里人一样贴上瓷砖、刷上油漆,早就不住石屋了。目前村里连片的石屋仅余6处,共百余座,大多空置,还住在石屋的只有不到20户。有人建议,干脆把石屋推倒,建成连片乡村别墅。
40多岁的秦东海原来也持有这种想法。他在外地当建筑工多年,参与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对老家的百年石屋越来越看不惯。他打算明年春天把石屋翻修一下,屋里屋外都糊上水泥。
>>>>>今日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