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湖北教育厅采购320万册盗版新华字典
字典封面未标作者姓名,编纂差错率超标近20倍……就是这样一本质次价高、涉嫌盗版的新华字典却公然混进了政府采购的购物车。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新华书店和长江传媒(600757.SH)旗下崇文书局因采购上述“问题”字典而深陷舆论漩涡,三者之间隐藏在公开招标的合法外衣下的利益链呼之欲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采购、招标链的上下游,崇文书局和湖北省新华书店都是长江传媒的全资子公司。因此,外界对此提出了“左手倒右手”的质疑。
湖北省教育厅昨天要求对字典的招标和采购予以彻查,并要求有关单位立即停发该字典。长江传媒也回应本报称,已停止发行并组织调查。
误人的免费字典
近日,央视报道了由湖北省教育厅政府采购、崇文书局出版的《学生新华字典》的质量和采购问题。
2012年10月,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出台文化惠民政策,由中央财政拿出17亿元,为全国约1.2亿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生每人免费配发一本《新华字典》。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已经落实到位了正版《新华字典》6500多万册。
最近,央视记者前往湖北省恩施州下辖的恩施市、宣恩县、鹤峰县的多所农村小学,了解《新华字典》的发放情况。央视记者注意到,孩子拿到的免费字典,并不是国家财政部、教育部文件中要求的《新华字典》,而是《学生新华字典》,字典的出版单位是长江传媒旗下的崇文书局,2013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字典封面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标注作者的姓名。本报记者登录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查询后发现,这本字典备案在册的著作者是杨合鸣。但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辞书专家杨合鸣在仔细翻阅《学生新华字典》后明确表示,字典不是他主编的。
杨合鸣说,2001年,崇文书局约他编写《学生规范字典》,此后,这本字典经崇文书局自行包装并更换书名,分别变成2006年版和2012年版的《学生新华字典》。而这本今年春季开学免费发放给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生的所谓《学生新华字典》,虽然在外观上和崇文书局重新包装的由他主编的2012版字典几乎一模一样,但他仔细查看内容后认定,这本字典藏有猫腻。
据央视报道,这本字典可谓“错误百出”,包括注音错误、字形错误、释义错误、例句错误、部首错误、英汉对照错误以及标点符号错误。比如正文第1页,“啊”字的英文“what”被写成了“uhat”;正文第10页“把”字的例证“话把儿”成了“活把儿”。
辞书专家抽取这本字典的检字表、附录和正文的约十万字内容,发现编纂和校对质量极差,正文差错率超过万分之十五,总体差错率则高达万分之二十。而国家规定的图书合格标准是差错率为万分之一,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五的,必须全部收回。
据崇文书局称,湖北全省符合条件的农村中小学生共约380万,因此人手一册要发放380万本字典,从今年春季开学至今已经陆续发放约320万册。一个三年级农村小学生在用过这本字典后,竟看不出“系统姓问题”中的“姓”是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