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预计2016年经济规模将翻番,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上个世纪,诗人郭沫若如此赞美湖北宜昌。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支持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
在历经葛洲坝和三峡工程建设后,当前宜昌正在抢抓“黄金十年”的第三次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争取在“十二五”末,城区框架达到200平方公里、承载200万常住人口,努力实现“大城梦”。
滨江小城的历史蝶变
在长江中上游1000多公里的范围里,只有重庆和武汉两座特大城市,一般来说,一个特大城市辐射半径约三百公里。汉渝之间,迫切需要一座现代化特大城市来带动。
宜昌生产总值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10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去年,宜昌生产总值达到2508亿元,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63位。目前,宜昌的城镇化率已达53.59%,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到2016年,预计宜昌的经济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目前,宜昌老城区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交通、住房压力过大,局部人口密度严重超标、环境容量趋于饱和,乘车难、停车难、行路难等问题较为突出。要疏解老城区压力 ,宜昌城市扩容迫在眉睫。
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说:“地处‘三峡门户、川鄂咽喉’,宜昌顺应城镇化浪潮,加快构筑现代化特大城市,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进程。”
按照省政府批准的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30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以内。远期规划是500平方公里、500万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