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东起《楚天快报》记者张凡 通讯员余斌 张伟 曹阳 郝瀚
昨日,古城襄阳阴雨连绵。襄州区法院被告席上,52岁的襄阳女子王芳,和儿子、女儿一起出庭受审。
王芳几年前离异后,独自到饮料厂打工,从最初帮人灌装生产假饮料,到自己开设黑工厂批量生产,她带着儿子、女儿一起,一步步坠入犯罪深渊。去年7月至今年1月,母子三人租房开办两个地下黑工厂,先后从河南、江苏、湖南、武汉等地购买制假设备和假冒商标,雇佣20余名工人,将低价购进的可乐香精、柠檬酸钠等原料按配方加工,每天生产4000多件假冒“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伊利优酸乳”等知名品牌饮料,甚至接受订单假冒更多品牌饮料,批发销售至陕西、河南、湖北等地,涉案金额近1000万元。
今年春节前夕,公安部组织“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襄阳警方一举捣毁黑工厂,此案被公安部列为全国十大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母子三人开两个地下黑工厂
碳酸饮料到乳酸奶都能造假
王芳是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八里岔村人,只有小学文化,几年前离异后,她到处打工谋生供养一对子女。
2011年,王芳在襄州区一家生产饮料的黑作坊打工,廉价原料一掺和,灌入饮料瓶贴上标签,就变成知名的品牌饮料,几元钱的成本可以批发销售十几元。王芳既帮忙灌装,也帮忙批发销售,眼看大把钞票进了老板的口袋,她动了歪心思。逐渐掌握生产配方和流程后,她决定自己单干,还让刚大学毕业的儿子刘虎和常年无业的女儿刘菲加入。
去年7月1日,王芳以年租金3.7万元,租用了襄阳高新区团山镇余岗村一处民房,作为生产假劣碳酸饮料车间。她从枣阳购得一套旧生产设备,从武汉一家食品原料公司购买配料,从襄阳收购饮料瓶,从河南购买商标等包装材料。一切就绪后,她又在襄阳市长虹食品城张贴招工广告,雇佣了12个民工。
经过一个月的筹备,地下工厂去年8月正式投产。净化水—配料—混合—灌装—包装,一系列工艺流程下来,“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雪碧”等知名饮料就问世了,外包装和口感难辨真假。
工厂投产后,王芳联系客户,儿子刘虎驾面包车将货送到长虹食品城交货,女儿刘菲收款。该厂日生产各种假冒碳酸饮料2000件左右,每件装6瓶,生产成本不足10元,市场批发价13元,终端消费者购买则要花近40元。
眼看生意顺利,王芳不满足于仅生产相对简单的假冒碳酸饮料,决定生产相对复杂的乳酸奶。随后,她又租下襄州区张湾老西湾村一处民房,花42万元从河南南阳购买灌装机、从江苏张家港购买净化机、从山西太原购买冷热缸等设备。去年11月设备安装好后,从武汉购买原料、从河南漯河购买外包装。净化水—加温—配料—冷却—灌装—贴吸管—包装,一系列流程下来,“伊利优酸乳”就诞生了。该厂每天生产2000件,每件成本只有10多元,批发价达20元,终端销售50余元。
此外,黑工厂还接订单生意,只要客户报上品牌,“娃哈哈营养快线”、“蒙牛酸酸乳”也能出。
半年下来,王芳一家获利200万元,买了价值20万元的别克轿车,甚至准备到工业园批地建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