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蔡以成 饶建勇 记者刘德祥/文 童光大/摄
9月13日上午,谷城县石花镇湖北谷城瀚森电子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内,200多名工人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组装、校验、封装……一台台火柴盒大小的口袋电子秤将从这里走进欧美市场。
目前,瀚森公司生产的口袋电子秤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年销售额1000多万美元。37岁的公司总经理郑传军已有6年的创业经历。从打工仔到如今的亿万富豪,郑传军书写着他的财富传奇。
放弃副总待遇选择“南下”
郑传军是谷城县石花镇巩湾村人,2001年从西南石油大学毕业。毕业后,他回到石花镇,在襄樊市恒立铸造有限公司从事销售。
凭借着出色的业绩,2003年,郑传军已经成为公司销售经理,享受副总待遇。
这时候,他却突然辞职了。“公司待遇不错,但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利于新员工的成长。”郑传军说。
他的辞职,遭到了妈妈冯玉琴的强烈反对,“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楼房,我们是从农村出来的,你就满足吧。”最终,郑传军还是辞了职,去深圳闯荡。
2003年8月,郑传军来到深圳蓝特电子厂,开始了打工生涯。“每月1800元,每销售一台口袋秤提成6角钱。”郑传军说,他就是要找一份有提成的工作。
这家电子厂的主导产品——口袋电子秤,主要销往海外。他每天在google上寻找客户,并发送50多封电子邮件推销公司的产品。2004年,蓝特公司的销售经理辞职,带走了大量客户资源,公司陷入销售危机。郑传军临危受命,进行危机公关,成功拉回原先的客户。随后,郑传军被任命为销售总监,年薪30万元。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业务成倍增长。
像许多年轻人一样,若是安于现状,他也会衣食无忧。然而,谁也想不到,他再一次辞职。
2007年6月份,郑传军凭着自己在电子秤行业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对当时市场行情的掌握,他离开了蓝特电子厂,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艰苦创业成就亿万身家
辞职后,郑传军筹资80万元租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厂房,创办了兴高机械制造公司,后更名为瀚森电子公司。公司刚成立时,包括他只有两名员工。
正当郑传军准备大展身手之际,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让他的公司陷入了破产的边缘。“最多时,信用卡上只有一万多元。”郑传军说,公司最困难时,他找朋友借钱发工资,但从不拖欠工人的工资。“公司离家不到两公里,走路十多分钟就回来了,可他一周只回来洗两次澡,一年到头都住在办公室。”郑传军的妻子陈丽告诉记者。
就在郑传军一筹莫展之际,因为一个小的细节,让郑传军走出困境。
2008年底,一位美国客户要到郑传军的工厂参观,郑传军借了朋友的一辆奇瑞商务车去接机。“这辆车是你的?”“公司最近困难,我没有买车,是借朋友的。”简短诚实的回答,给这位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2009年底,该客户一次就给了郑传军50万美元的订单,使他渡过了难关。“那时是在刀尖上行走。”郑传军说,如果订单再晚一个月,他可能就会破产。在郑传军的不懈努力下,公司摆脱了困境。
2012年,瀚森电子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350人、年销售额6000万元的规模企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回乡创业再展拳脚
“作为一名商人,我首先考虑的是利润。”郑传军说,在广东,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每人每月要3000多元,还包吃住,员工流动性大;在老家办工厂,员工每人每月仅需2000多元,员工稳定,有利于企业发展。
2013年1月6日,郑传军在家乡谷城县石花镇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湖北谷城瀚森电子有限公司。公司拥有6条生产线,员工280人,生产的口袋电子秤主要销往欧美市场,月销售额达到150万元。
把总厂迁回襄阳,郑传军的不少员工跟着他来到襄阳。袁生树是公司的生产主管,江西人。他说:“自己曾从公司跳槽,在外工作不顺,郑总听说后竟然开车亲自把我接回来,这样的老总值得员工追随。”
目前,郑传军在石花镇投资近千万元建设塑胶模具厂,印刷厂也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所有项目建设将在年内全部完工投产。
谈到未来,郑传军信心十足地说:“公司一定会越来越好,预计到2015年,公司生产总值将达到2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