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心中,死者为大。人死后,骨灰会被亲人妥善保管,最终入土为安。但流浪汉客死异乡、福利院孤寡老人去世、弃婴横死路边……他们的骨灰将如何处置?
近日,记者走访黄石市殡仪馆发现,该馆有300余份“无主骨灰”,其中存放时间最长的已达40年。随着时间推移,有限空间难以容纳日渐增长的“无主骨灰”。工作人员称,如果将这些“无主骨灰”深埋,那么其亲属来寻找时可能产生不快。律师建议,为避免社会资源浪费或产生纠纷,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法规。
今年新增63份“无主骨灰”
在黄石市殡仪馆骨灰存放间,一排排高大的铁架整齐排列。每个铁架都设有若干隔层,隔层中存放着逝者的骨灰。这些隔层都标有明确的分区、编号,以备逝者亲属祭扫。
工作人员介绍,每到清明,这里尤为“热闹”。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另一个骨灰存放间,无论清明或是七月半,永远都很冷清。
原来,那里存放着300多份“无主骨灰”。虽然不知道逝者姓名,但其骨灰盒标出了性别、殁日、死因。记者从骨灰盒上的标签得知,这些“无名死者”中,溺水身亡者居多。
据黄石市殡仪馆办公室主任朱吉平介绍,今年类似“无主骨灰”新增63份,他们大多来自于“无名尸”、“水尸”。正常程序下,公安机关若发现不明身份的死者,先建档再将其送往殡仪馆火化。火化后的骨灰将被殡仪馆保存在单独祭奠室中,以待其亲属寻取。
2008年,殡仪馆新办公楼投入使用后,“无主骨灰”也跟着搬了家,存放在现在的祭奠室内,其中存放时间最长的达40年。不到10年骨灰间或被挤满
朱吉平说,除这些“无主骨灰”外,近5年来,殡仪馆尚有100多份骨灰尚未续费,沦入“无主骨灰”之列。这些死者的亲人大多改变了联系方式,这样的骨灰最长已有30年没续费,最多的已经欠费近万元。
据了解,黄石市殡仪馆骨灰存放间拥有近5000个存放位,目前已经存放了1000余个骨灰盒。“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无主骨灰’一直无限度地寄存,不到10年就没有空间容纳正常寄存的骨灰。”殡仪馆业务部负责人夏清(化名)介绍,这些骨灰被遗忘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存放年代久远,隔代亲人将其遗忘;有的亲属联系方式变更,有的已经没有至亲在世。
夏清说,对于这些“无主骨灰”,虽然其亲属来认领的几率小,但由于黄石《殡葬管理条例》中没有明确规定,同时没有公安、卫生部门的具体处理意见,殡仪馆也不敢私自处理。
据悉,黄石市财政每年都会按预定标准,给殡仪馆拨付一定资金,包括运尸、消毒、火化等各项费用。“无主骨灰”监管存法律空白
对于“无主骨灰”和未续费的骨灰,黄石市殡仪馆一直单独存放,这对该馆骨灰管理造成了难度。殡仪馆除要提供场地寄存外,还要负责骨灰的安保工作。
工作人员称,一旦明确“无主骨灰”的处理办法,他们将对其进行集中清理。在诸多葬法中,他们倾向于土葬,让逝者入土为安。但若将其深埋,万一家属来寻取,可能会产生不快。如果继续寄存,则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对于这一情况,湖北鸣伸律师事务所律师叶桢介绍,《广东省民政厅骨灰安放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火化后的骨灰30天内由殡仪馆免费保管,超出时间则收取一定管理费。凡不按规定缴费,6个月后无人认领的骨灰,经社会公告30日后仍无人认领,则由殡仪馆自行处理。
叶桢表示,在这类问题上,国内大部分省市法律都存在空白。黄石可模仿广东的做法,明确对“无主骨灰”的处理方式。“相关部门应加快立法步伐,让殡葬管理人员有法可依,避免人力、物力上不必要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