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作为恩施人民的母亲河,在清江利川段,河面上垃圾遍地,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已达到严重污染的程度,看了让人痛心!这是外地游客向往的龙船调的故乡,游客要求参观‘妹娃要过河’的地方,然而看到的却是一条令人掩鼻的臭水沟。”近日,利川一市民写信反映清江利川段污染严重,希望州委、州政府出重拳治理清江上游。3月9日,本报记者从清江的源头——利川市汪营镇清江村,顺江而下至利川城区,对沿途的重点污染段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 彭绪艳 杨扬
清江源:水又开始变清了
3月9日上午,记者一行从恩施上沪渝高速公路在汪营出口下高速后,从汪营集镇往齐岳山进发。经过近一个小时颠簸后,便到了清江源头第一村——清江村。
我们沿瀑布一侧往上爬。顶端,青山环抱着碧绿的水潭,正午的阳光透过茂盛的植物斑斑点点投射进来,水潭里还能看到几只蝌蚪。不过在水潭下方五六米处,记者看见有许多燃放鞭炮留下的残渣和用过的一次性餐具、纸盒。
据清江村党支部书记、清江源河段长肖仕奎介绍,这些鞭炮是今年农历二月初二,宜昌某电力公司过来的一班人祭拜清江源时放的。他们已连续放3年了,每次都要燃放价值数千元的鞭炮。遇到这种情况,肖仕奎也只能进行口头劝阻。
清江因水清而得名,而它的源头,却曾浑浊。“以前河里有很多鱼虾,2005年开始修高速公路和铁路,鱼就没有了。”肖仕奎说,“生活垃圾再加上工程废水,河沟里满是水泥浆。眼见着鱼越来越小,越来越少。”
2011年6月,利川开始实行清江治理河段长制。河段长的主要职责是环保宣传教育,制止乱倒生活垃圾和沿河建房,制止企业非法排污等。去年,村里还出资建了3个垃圾池。
如今,附近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均已完工,清江源恢复了清澈,河里的鱼又开始回来了。
马鹿池煤矿下游:河水变黄
从清江源向下游行走约2公里处,便是马鹿池煤矿。
位于清江村境内的马鹿池煤矿曾被称为清江上游“第一污”。2007年,马鹿池煤矿矿水处理系统建成后,处理后的水质达到I类排放标准,污染源暂被截断。
该煤矿厂区紧靠清江河边,厂区与清江仅有一条三四米宽的公路之隔。记者看到,原本清澈的河水里有大量吃剩的面条、饭菜和白色垃圾,在公路下方有一个直径约70厘米的排污口。排污口的下方,河面出现大量白色泡沫。
从马鹿池煤矿沿公路再往下走近500米处,记者在马鞍山大桥处看到,桥的上游处,河水开始变得浑浊,一片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