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既可食用,也可作为中药材。其规模种植,在我省英山县仅有四五年的历史。
短短三年,百合价格经历了过山车。2012年,每公斤鲜百合和干百合,可卖到16元和70元,每亩利润达万元;2013年价格腰斩,收成好的勉强保本;到了今年,售价已严重倒挂,产值仅为种子成本的一半。
目前,百合的采收季节已过月余,可英山县的部分百合仍躺在地里。象征吉祥、顺利的百合,给种植户们带来了不尽的烦恼。
成熟季已过
不少百合还闷在地里
7月至8月,是百合成熟的季节。可到了9月底,英山县还有不少百合埋在地里。
种植户没有采挖的心思。
9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英山县红山镇黄泥岗村。一块田内,一片枯黑的茎秆如同被火烧过,其间夹杂着绿色野草。
枯黑的是百合的茎秆。一阵暴雨过后,田地的泥土变得有些泥泞。记者轻拉茎秆,茎秆根部已经腐烂。记者随手刨开松软的泥土,百合的鳞状茎就露了出来。
村民们担心,百合可能会烂在地里。
在孔家坊乡林家冲村,记者与当地农民聊天,谈及百合种植,许多村民直叹气摇头。村头一片农田被发黄的杂草所覆盖,村民告诉记者,这是村支书王常青种植的百合地。
村民拿来一把锄头,一下就挖出网球大小的白疙瘩。这是百合的鳞状茎,个个洁白饱满,分瓣后就是一粒粒百合,与餐桌上所见的百合一模一样。热心的农户说,深山的田地里,还有品种更好、个头更大的百合鳞状茎。
经村民联系,记者见到了王常青。谈及百合他显得有些焦虑,他说,林家冲村共种了几十亩,他家种了七亩,前几年门庭若市,今年却无人问津,部分百合还闷在地里。
目前,英山县金家铺、石头咀、草盘地、南河等乡镇,种植百合的农户有1600多户,种植面积达万亩。其中有多少百合没有采挖,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
曾经遭遇疯狂抢购的百合,为何今年无人问津了呢?
跟风埋苦果
现在产值不够买种子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南麓,全县境内以中低山为主,地理条件、土壤类型适宜药材生长和种植,有“大别山天然药用植物资源宝库”之称。
2010年左右,来自相邻的安徽霍山、岳西等地的药农,到英山承包土地种植百合。来自霍山县的农民何申忠表示,目前他在英山种植的百合有30多亩。
丰产增收的景象,让当地的农民深受启发。两三年后,当地农民也加入到种植百合的大军。如今英山县百合种植已经全面铺开到各乡镇。
英山县中药材种植技术协会会长、英山县宏业中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卫学初分析指出,近年来,市场上百合价格逐年上涨,普通鲜百合从2008年的每公斤8元,一路飙升至2012年的顶峰16元(优质品种高达50多元),种植利润也从2008年的每亩2000元,增至每亩1.6万元甚至4万元,跟风种植者成几何级数增长。
种植户却从未认真考虑市场的需求。
对于百合的销售渠道,种植户均称百合非常俏销,都是商贩上门收购,根本不愁销路,可用英山谚语“货俏哪怕母猪肉(意为销路好时,品质差的商品都好卖)”来形容。
然而,2012年至2014年,百合的价格大起大落。干百合的价格,从每公斤70元,一路下跌至24元;鲜百合,由每公斤16元多暴跌至两三元。“去年鲜百合还能卖到两块四一斤,勉强保本,今年七八月间刚上市时,只卖一块八一斤,现在一块五也没人要!”王常青算了一笔账,每斤百合种子成本8至11元,产量只有3斤,目前的产值不够购买种子,何况每斤百合采挖成本还要五角钱。
销售是短板
种植户亟需市场引导
百合种植户现在面临两难选择,长时间不采挖,百合可能会烂在地里,采挖后不销售,几天之后就会变暗。而将鲜百合加工成便于贮存的干百合,绝大多数种植户还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卫学初理事长告诉记者,干百合加工包括分瓣、煮熟、烘干、分级等工序,10公斤鲜百合只能加工成2.3公斤干百合。即便掌握这个加工技术,干百合低于30元,种植户还是会亏本。
英山百草堂实业有限公司年销售茯苓、天麻、桔梗、杜仲等当地药材5200万元,是黄冈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负责人、英山县中药材商会常务副会长方霖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公司一直在收贮干百合,但销售量不大,今年价格暴跌,该公司加工、收贮干百合30多吨,目前仅通过安徽药商销出10余吨。
据了解,百合从供不应求,到积压滞销,不仅发生在英山,恩施的来凤、宣恩、五峰等地,种植户均遭遇同样的困局。来凤县的百合种植面积也由2012年的3800亩陡增至2013年的2.4万亩。邻近的安徽、江西和湖南等省份,百合市场同样严重过剩。
记者从省农业主管部门了解到,从全省范围来看,百合种植规模较小,尚未纳入有关部门统计、分析、预警范围内。方霖认为,种植户要关注市场变化,主动与市场对接,而不要像以往一样,被动地等待药材商上门收购;当地应加强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延伸药材深加工产业链条,拓展药材销售渠道。
据了解,今年,英山县已成立了药材生产管理办公室,以加强对药材生产的引导,减少药材价格大起大落对种植户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