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 记者 李蕊萍
3月23日是第五十五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气候知识支持气候行动”。气象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很多人来说却又带着点儿神秘。气象部门是怎样看清老天爷脸色的?风雨雷电雾这些现象是怎样探测出来的?近日,记者走进市气象台,听专家为我们揭开其中的奥秘。
揭秘:天气预报是怎么“出炉”的
“市民每天在电视上看到短短几分钟的天气预报,是几十个人忙碌一整天的成果。”市气象台副台长夏金告诉记者,预报员需要分析高空图、地面图、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同时参考多家数值预报产品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现在天气资料大都是靠各种气象仪器监测的,我们只要坐在电脑前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对天气做出准确判断。”夏金一边说着,一边滑动着手中的鼠标向记者演示。
夏金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分为4个阶段,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制作预报和发布预报。每天的同一时刻,分布在十堰各地的气象站和地面常规观测网将温度、气压、湿度、风向等气象信息集中起来,高空探测网也会将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变化信息传递回来,此外还有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到的资料。将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后,依次上传到省气象局和国家气象局,加入全球气象资料库,实现全球共享。然后这些资料被分发回来,成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
气象站观测的数据是天气预报的基础,气象站越多,收集的资料越全,预报越准确。“目前,十堰共有323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负责采集气象数据。”夏金说,十堰城区的地面观测站属于基本站,在各个县市区、乡镇还有许多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它们取得的大量气象信息,会通过网络迅速集中到气象台。
解惑:十堰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多少
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2013年的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了84.6%,高于83.9%的全省平均水平,且对冬季天气情况的预报最准确,有时能达到90%,在全省领先。
夏金表示,目前,十堰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为天气的准确预报提供了科技保障。特别是购置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可对半径500公里范围内的最新天气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滚动预报。尤其到了夏季,天气瞬息万变,气象监测系统为制作、发布3小时短期天气警报、预警提供了详实的信息,使任何天气变化都逃不过气象设备的“眼睛”。
“有时夜间下了小雨、白天天气转晴,尤其是雨量较小的话,早晨看不到降水,人们会误认为天气预报不准。”夏金说,其实,这是因为形成天气状况的因素瞬息万变,气象是一个大环境,大气运动错综复杂,这导致了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另外,天气预报所测的是一个范围,很难做到定点、定时、定量。所以24小时、48小时或72小时的预报出来后,难免在短时间内会因为特殊地形或临时情况出现变化。
市民对温度的感知,受到日照、风力、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同样温度条件下,风力越大,湿度越小,人体越感觉清凉。而实际情况是,太阳直射角度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人们感受到的气温就不同。“客观地讲,十堰的天气预报准确度已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基本能准确地预报未来三天内的天气变化情况。”夏金告诉记者。
趣事:播报员身后居然不是地图
天气预报制作后,要通过新闻媒介的公开发布才能产生社会效益。在气象局影视中心,记者惊奇地发现,播报员并不像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指”着地图播报,他们的身后只有一块蓝色的幕布,他们就在这块干净的幕布上虚拟地“指指点点”。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使用了“抠像”技术。简单地说,主持人背后是蓝色,“抠像”之后,凡是画面中的蓝色都会变透明,然后将抠掉颜色的图像叠加在地图上面。再经过电脑处理,将荧光屏和卫星云图“合二为一”,才成为我们日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卫星云图。
此外,预报员左侧还有一个监视器,他们在播报的时候可以从那里看到合成后的效果画面,也可以通过监视器来确认具体位置。天气播报员都是专业的播音员,经过气象知识的专业培训,在熟练掌握了各种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之后,才能正式上岗。
据了解,十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于1994年10月1日初次建成,2007年建成EDIUS非线性编辑系统和虚拟演播室系统,气象先生和气象小姐亮相荧屏。目前日常制作《十堰新闻电视天气预报》、《十堰综合电视天气预报》、《东风电视天气预报》三套市级电视节目和丹江口市、竹山、竹溪、房县、郧西(2套)六套县级电视节目。预计今年内再新增郧阳区电视节目,实现市县气象影视节目一体化。
发展:气象观测站“捕风捉雨”62年
62年前,十堰开启了“捕风捉雨”的历史,气象组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粗略到精细,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1953年,十堰市位于郧县唯一的一处观测场地,开启了十堰“捕风捉雨”的历史。当时观测天气使用的仪器和方法特别简单,观测站只能进行常规观测。1966年4月29日,郧阳专员公署气象台设立,台址选在郧县城关镇小东门内徐家坪。1966年8月迁入十堰,1968年1月1日开始按一般气候站观测采集气象资料。1994年11月地市合并,郧阳地区气象局更名为十堰市气象局。2006年7月1日起,由一般气象站调整为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
上世纪末,十堰市开始建设自动气象站,测量数据和网络相连,结束了全部靠人工测量的历史。到目前,十堰有327个自动气象站点。此外,新一代天气雷达、闪电定位仪、酸雨、辐射、能见度等多项专业观测网的建设,为全面提高十堰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
目前,十堰已形成集地面气象观测、区域气象观测、水汽遥感探测、雷达、雷电、旅游、交通、农气观测等为一体的综合气象探测体系。灾害性天气监测和专业气象综合监测能力大幅提升,为十堰防灾减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除了设备,更重要的是人。如今,十堰气象台的预报员中有多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或气象本科生,他们将各种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预报准确率。“此外,我们经常会开展远程交流、会商,与国家、兄弟省市专家交流天气,这也是必修课程。”夏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