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民工工作时不慎坠亡 家人忍痛捐其器官救6人

  “爸爸,您辛苦了,我觉得非常对不起您,还没有机会让您享福,您就走了。爸爸,我爱您,您在那边安心,我会撑起这个家……”5月10日,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就要动身去学校的牟征跪在父亲坟前,泣不成声地说着他从未对父亲说过的话。

  4月15日,在浙江玉环打工的利川农民牟洁成工作时不慎从高处坠落,造成脑死亡。得知父亲失去治疗的意义后,在一片啜泣声中,牟征说服母亲和亲戚,强忍巨大悲痛,含泪捐献了父亲的器官:一个心脏、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一对眼角膜,为4人带去新生,为2人带去光明,让父亲以另外一种方式活在世上。

  捐献器官让亲人的生命延续

  “值得骄傲!”

  “牟征好样的,为你点赞!”

  “为我们能有这样无私、高尚有大爱的村民点赞!”

  “望节哀顺变,早日从悲痛中走出来,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

  近段时间,利川市汪营镇大跳墩村村书记向伟陆续将中国利川网、指间利川、浙江在线等媒体发布的有关“牟洁成逝后捐器官救人”的报道转发至“大跳墩村民之家”的微信平台里,村民们纷纷为这家人的义举点赞。

  “我们结婚20年,感情一直很好,怎么忍心挖他的心肝。”起初,牟征的母亲付翠兰不愿意捐献丈夫的器官,直到牟征对她说:“爸爸走了,他的器官在别人身上继续活着,这对我们算是一种安慰,对那些受帮助的人来说,也有了第二次生命。”付翠兰觉得儿子的话很对,终于同意捐献。

  “人都这样了还把他的心给挖了……”当听到牟洁成的器官要捐给别人时,牟征的大伯母号啕大哭起来。

  在农村,老祖宗留下规矩:人死后要留全尸,入土为安。因而,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亲戚、村民不能理解,觉得牟征这孩子心太狠。

  “见我伤心,牟征的妈妈打电话来说,这是个好事,人死了一把火就烧成灰了,还有什么全尸,器官捐给别人,器官还活在世上,没有烧成灰。听她这么说,我突然就想开了。”牟征大伯母说道。

  一传十,十传百。牟征和母亲的想法在大跳墩村传开了,村民们也接受了,从最初的不理解到一片好评。

  “以我们这里的习俗来讲,做出这样的决定很艰难,牟征这么小的年纪,心这么宽广。”大跳墩村一村民在“大跳墩村民之家”微信平台上留言说。

  苦难家庭 传承仁义家教

  “这一家,家庭条件一直不太好,这几年才刚有起色,没想到又出了这样的事。”大跳墩村村书记向伟说。

  牟征家原有6口人一起生活,除牟洁成夫妇和牟征,还有85岁的奶奶、7岁的弟弟牟晋炙、46岁的盲人叔叔牟玉成。牟玉成和牟洁成是双胞胎兄弟,3岁时因病致瞎,20余年来一直由牟洁成夫妇照顾。付翠兰本打算将牟成洁的眼角膜捐给牟玉成,但牟玉成没有眼珠……

  牟洁成夫妇是家中的顶梁柱,身上的担子一直很重。14年前,牟洁成夫妇双双外出打工,多年来,两人每年只回家一两次。牟征、牟晋炙、牟玉成和奶奶在家相依为命。付翠兰做车床,每月2000元左右,牟洁成做木工,每月3000元左右,钱不算多,但一想到回家修房子、送孩子读大学、送牟玉成学技能的愿望,两口子就特别满足。

  这几年,这个家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牟洁成夫妇盖了新房子;牟征考上了大学;牟玉成经别人介绍找到了工作,在一家盲人按摩院做事。

  “虽然负担重,但一家人的感情却很深。一是夫妻感情深,性格都特别好。二是兄弟感情深,弟弟多年吃穿都跟着哥哥,也一直在想办法自力更生。三是孝敬老人,关爱孩子。四是邻里关系处得非常融洽,是百分百的好村民。”向伟说。

  虽然牟洁成夫妇常年在外打工,但会时常给家里打电话,问候家里的情况和孩子的学习。

  “要做一个非常老实的人,非常有仁义的人,别人对你好,你要对他好,别人对你不好,也不要记在心里。”这句话是牟洁成每次打电话回家必对牟征强调的话,也是他教给牟征的做人道理。牟征深深地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正是有了这句话,每当牟征在生活中、新闻中看到别人的善举,就会想到父亲的教育,时时鞭策他。

  “从上高中开始,我就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为改善家庭条件而读书,多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帮忙别人,成为有仁义的人。”人死后,可以将器官、遗体捐献这个观念,在牟征高中时代就已有了。

  “爸爸在世时是个老实人,话也不多,但他总是会主动去帮助别人,如果他知道我们做出这个决定,他会赞成的,这个决定我们不后悔,也很坚定。”提起爸爸,牟征再次红了眼眶。

  爱的决定 感动社会情暖人间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许悦闻直击了这场“爱的决定”,她说,虽然牟洁成走了,但他们一家人的大爱还在,温暖了很多人。

  “其实当时牟洁成的妻子还是不能接受丈夫脑死亡的结果,反复问我们有没有脑死亡的报告,她不敢相信突然之间丈夫就走了。”许悦闻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直到拿到诊断报告的那一刻,付翠兰才用颤抖的双手签了字。手续办完,一家人又坐在一起哭了很久。

  “4月24日上午,在爸爸进行器官捐献手术前,我看着他,已经说不出话来,想着这也许是个梦,他要是能醒过来该多好。妈妈趴在手术床旁,轻轻地喊着他的名字,泣不成声。”牟征楞楞地回忆着。

  目前,牟洁成的心脏已移植给33岁的安徽患者,肝脏已移植给48岁的义乌患者,患者均恢复良好。另外两个肾脏则分别移植给了两位慢性肾炎病人。

  “有很多人到死都在苦苦等待生的希望,如果没有这些器官,他们可能就跟爸爸一样离开,所以我想,捐献器官也是一种帮助他们的方式。”牟征说,“爸爸走了,但其实也没有走,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其他人身上继续活着。”

  “牟征一家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村人,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他们却能主动地将家里顶梁柱的器官捐献出来救助他人,难能可贵,令人敬佩。”浙江在线记者林艺宛这样评价道。

  “我现在的目标是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为家庭分担。”牟征说。

  牟征现在正在长江大学读大一。当初选专业的时候,听说机械专业比较好找工作,于是选择了这个专业。他还未想过考研之类的事,只想早点找工作,然后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新知识。

  因为这个家庭的特殊情况,牟征初中、高中时段每年都享受了助学金政策,奶奶和牟玉成也享受了低保政策。去年,村里还给牟玉成争取了易地扶贫搬迁机会。

  “国家对我们的好我们记在心里,我们也会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牟征说。

  “两个孩子老实听话,学习也好,是我的心灵支撑,我一定会坚强。”付翠兰说。

  这段时间,亲戚朋友、村干部时常安慰这一家人,付翠兰的心情有所改善,目前暂无出去打工的计划,预备在家休整一段时间再做打算。

  (责任编辑:邓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