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在宜昌,宜昌因三峡工程实现第二次腾飞,正向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迈进。自1994年三峡工程动工兴建以来,三峡工程的业主方——三峡集团,为宜昌地方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8月5日,三峡大坝上游40公里处,秭归县首座长江大桥——香溪长江公路大桥主桥钢箱桁架主拱首节段顺利吊装到位,为两年后这座串起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三大世界级景点的大桥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7月,下游与此相距80公里处,连接宜昌主城区南北两岸、投资27亿元的至喜长江大桥正式通车;2010年底,投资逾40亿元、在两座大桥之间的三峡翻坝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业内人士皆知的是,宜昌境内这三大基础设施工程从立项到融资,打的都是“三峡牌”,都得到了三峡集团的大力支持,仅翻坝高速公路建设就得到了三峡集团40%资本金投入、至喜长江大桥得到了6亿元补助资金。

  “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20多年来,作为宜昌最大的央企,三峡集团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支持宜昌发展,一些方面的作为甚至带给了宜昌世界性的影响。

  2014年9月下旬,三峡集团与宜昌市政府共同宣布向所有中国游客,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华侨开放“免费游”;2015年,三峡集团将三峡专用公路对社会车辆开放通行。三峡集团的“一免一开”,“三峡大坝”金字招牌效应被成倍放大。三年来,宜昌旅游因此融入世界,国内外游客年均增幅超过10%,2016年宜昌旅游收入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旅游产业自此成为宜昌“十大千亿产业”之一。交通的改善使得库区特产“走出去”不再难,库区产业结构因此得到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 17.6:52.5:29.8,柑橘、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强力崛起,为移民“逐步能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地共建”,是三峡集团主动担当的另一个重要举措。为让“三峡游”带动“宜昌游”,今年4月,三峡集团与宜昌交旅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宜昌首家文旅产业发展基金——宜昌三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基金注册规模10亿元;为加快移民脱贫致富,三峡集团援建三峡坝区移民生态工业园等项目,引进大批企业落户,增强了坝库区自身造血功能;为支持坝库区产业带动力,三峡集团帮扶龙峡、萧氏等龙头企业,建设三峡灵芝园支持发展食用菌、灵芝产业,扶持三斗坪镇茧丝绸产业发展;为帮助宜昌新兴产业发展,三峡集团投资昌耀新材、龙腾园林、萧氏、青腾科技等一批本土企业。

  造福地方、关注民生。三峡集团倾情关注宜昌民生事业,援建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水厂、道路、医院等基础设施,援建防洪工程建设,援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吸纳劳务用工,进行精准扶贫,开展抢险救灾。自2008年至2016年,三峡集团援建夷陵区、秭归县项目85个,援建资金2亿多元。为解决三峡坝区18岁以上移民的后顾之忧,三峡集团公司一次性拿出3.1亿元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长江坝库区生态治理是三峡的大事,也是宜昌的环保大事。一直以来,三峡集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三峡库区清漂、土地复垦、岸电治污。位于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华新水泥环保处置厂,年设计处理漂浮物垃圾能力20万立方米,已累计处理三峡清漂物45万立方米。三峡集团帮助宜昌兴建的清洁能源项目点军区紫阳快速公交充电桩,运行4个月,综合效益良好,公交每公里运行成本下降30%以上。

  三峡大坝搬不动、三峡集团走不了。正如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卢纯所说,“宜昌是三峡集团的根,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发展得有多大,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宜昌人民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时代丰碑已然矗立,后三峡时代已经启动,更大的合作正在展开。(记者章良、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