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主任,我们全家都感谢您!是您让我们家今年过了一个团圆年哪!”3月2日上午,来自黄陂的冯凯(化名)怀抱年仅两个月大的女儿蕊蕊,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儿童病区,亲自送上自家做的汤圆表示感谢。怀里的女婴面色红润,十分可爱,很难想象就在春节前,她刚刚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巨大的转折。

  双胞胎早产降临 心里“小洞”致病危

  2017年12月30日,初为父母的冯凯和妻子迎来了一对双胞胎女儿,蕊蕊便是早产双胞胎姐妹中的妹妹。因为早产发育差,蕊蕊出生时仅1.9公斤,一出生便被送往新生儿监护室,直到半个月后,夫妻俩才看到她。“当时医生跟我们说孩子有动脉导管未闭这个情况,但是大部分孩子出生后会自己长好,所以我们也没有在意。”冯凯回忆道。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厄运静静来临。尚未抱出新生儿温箱的蕊蕊,就患上了肺炎,经过多日治疗不仅没有好转,甚至出现了肺充血、心衰、肺动脉高压等危险症状,看着越来越虚弱的蕊蕊,“这会不会是因为动脉导管未闭的原因?”冯凯想起孩子出生时医生的话,于是便赶紧抱着孩子来到了武汉亚心医院。

  年龄小、体重超轻 手术治疗成难题

  2月3日,奄奄一息的蕊蕊一到亚心医院,就被收进了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孩子来的时候情况很不好,心功能很差,一来我们就上了无创呼吸机。”亚心医院儿童先心病专家张刚成主任介绍。

  动脉导管原本是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动脉导管会自行闭合。但是蕊蕊的动脉导管出生后一直没有闭合,导致血液大量的左向右分流,分流的血全部到肺里面去了,导致她反复出现肺炎性的心衰,无法治愈。

  由于蕊蕊早产,发育较差,虽已满月体重仅3.3公斤,而且肺炎尚未痊愈,采用何种方案进行治疗,成为摆在医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如果做常规外科开胸手术或者外科小切口微创手术,需要体外循环,创伤大,心功能极差的蕊蕊可能无法承受风险;如果不做手术,她会反复发作肺炎性心衰,很难存活,容易夭折。

  胆大心细 2毫米血管里撑开“生命之伞”

  “不能拖,必须尽快做手术。”张刚成主任和院内其他专家反复讨论研究之后,决定采用一种创伤最小、最微创——介入封堵术,通过导管穿刺将导丝和封堵器沿着大腿根部血管送入心脏缺损处,然后撑开伞状的封堵器,将动脉导管闭合。

  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手术常规要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但是蕊蕊的血管太纤细,股动脉直径仅1个毫米,股静脉直径2个毫米,而最细的导管鞘直径1.3毫米,

  “我们只能穿刺股静脉,改用逆向导丝的操作方式,来放入封堵伞。这对于医生来说,难度很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张刚成主任说,胆大还需心细。手术的每一个环节,不管是血管损伤,还是封堵器脱落,或是其他的并发症,对于蕊蕊来说,都将是致命的。

  2月5日,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准备,张刚成主任和他的团队在超声设备的引导下,开始了介入手术。平时仅需15分钟的手术,这次耗费了50多分钟。功夫不负有心人,蕊蕊的手术很成功。据悉,这也是目前为止华中地区完成的体重最低,年龄最小的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术后效果非常好,蕊蕊的肺炎性心衰,明显好转,术后一周,蕊蕊就康复出院了。“紧绷的神经放松多了,我孩子从生命的边缘被医生拉了回来,心里的那个不定时炸弹也被拆除了。“蕊蕊的父亲冯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