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苏马荡,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图为在苏马荡,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避暑游客,恩施人自己也没想到。现在,他们也明白了,这是生态带来的红利。商机撞上门来,当然要考虑怎么抓住。如何服务好这些避暑“候鸟”,并让他们留下来,这成了每个恩施人最在乎的事。

  同时,合理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乡村民宿提档升级,打造更舒适宜居的旅游产品,通过全域旅游拉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脱贫,已是恩施州上下形成的普遍共识。

  避暑红利砸中恩施农民

  巴东野三关镇石桥坪村的邓小强,今年49岁,是一个普通农民。早些年,他曾在外地做厨师。2006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回乡经营农家乐餐馆。一开始生意不怎么样,只有县上和集镇上的人偶有光顾。但县领导说,这种模式很有发展前景,政府要大力支持。

  邓小强的农家乐维持到2012年夏天,突然火了起来。当年先后有20多名武汉的游客找到这里,提出要长住避暑。邓小强把家里的两栋楼收拾出来,安置他的首批避暑客。

图为邓小强开办的农家乐餐馆图为邓小强开办的农家乐餐馆

  后来他才知道,因为动车和高速公路开通,野三关与武汉的车程大大缩短。而在早几年前,许多武汉人就有到恩施利川等地避暑的习惯。后来,那些早期的避暑地渐渐人满为患,野三关作为新的避暑地被游客开发出来。

  邓小强的经营之道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热情、诚信,把最生态的东西提供给游客,用最大的诚意接待游客。

  今年,他的农家乐已安置长住游客40多人,他还与另外6户村民开展联营,一起接纳避暑游客。而他的农家乐餐馆,最高接待量达到单日400多人。

  暑期就要结束了,邓小强盘点了一下今年的收入,营业额有20多万元,利润8万多元。

  黄海燕夫妇经营着建始花坪镇小西湖村的幸福农庄。他们家的地和房子都不宽裕,从2012年开始,陆续有游客寻到她家里,希望借住避暑。这对夫妻本来就热情淳朴,于是收拾房间接待客人。许多游客住了一个暑期,以后每年都来。

  今年,黄海燕的农庄接待了30多位游客,忙的时候请了两位村民帮忙,暑期收入有4万多元。她想把房子扩大一点,可是资金不够,也没有合适的地。

  邓小强和黄海燕都清楚,是交通的便利和生态的红利带来了避暑游客。他们也明白自身的优势在哪里,并不准备做太多改变,就以这种原生态的状况发展下去。

  “候鸟”涌入带来烦恼事

  避暑经济爆发也给当地带来管理阵痛。基础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大量人口的需求,水、电和交通压力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而开发商的进度却越来越快,房价直线上升,苏马荡今年已经出现了万元盘。

  走进野三关集镇,处处听到南腔北调,宜昌人、武汉人、南京人、上海人纷纷涌入。今夏,野三关一房难求,1500套客房被预定一空。石桥坪小吃一条街生意火爆,这个为高山易迁户打造的餐饮点,夜里12点仍灯火通明,食客盈门。在旅游产业驱动下,野三关房地产市场水涨船高,楼盘价格直线上升仍一房难求,购房者大多来自宜昌、武汉等地。“我们这里上个月卖2800元/平方米,现在已经涨到3200元了。”3日,野三关玉麟金街楼盘的售楼员告诉记者。

  来到苏马荡,包括药材村、光明村、南浦村等8个村在内,共6公里长的乡道两旁,一栋栋度假楼拔地而起。仅6年时间,这片面积约22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聚集了30多家开发企业共80余个小区项目。小镇原本只有2万多人口,可今年避暑大军人数突破30万,基本上已经达到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这条路每天都堵车,短则堵两三个小时,长则整天都只能蠕动。”5日,在路口经营酒店的当地人陈师傅说。“这里风景优美,但交通、供水和垃圾问题也令人头疼。”住在伊顿庄园小区的避暑人范先生说,每到高峰期小区经常停水,居民只能提着水桶下楼接水,而且这里几条小河经常污水横流。几十万人口住进来,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十分可观,但处理能力明显不足,路上和山脚下总有垃圾堆。“原来的森林被砍了,没人管。苏马荡的问题是交通、污水处理,还有森林保护要做好,开发商只要有一点空地都想修房子,监管要跟上。”范先生说。

  游客倒逼地方加快发展

  “是陆续到来的游客促进了我们的工作,抢抓机遇发展避暑经济。”4日,花坪镇工作人员李碧莲告诉记者。而在利川和巴东,地方政府早就将避暑和旅游结合,做出规划。各地的管理者也都形成共识,无序开发必须制止,用大产权房来挤掉小产权房,用规范来取代无序才是长久之计,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扩建水厂、道路。

  去年7月以来,利川市加大对苏马荡交通的全面规划与建设,投资1亿元,建成双向4车道的苏马荡大道,建成6个公共停车场,并设置应对拥堵的“应急车道”。2017年夏天,新建的苏马荡水厂二期工程投入使用,苏马荡的日供水能力达到1.75万立方米。今年,2公里外的店子坪水库进行扩容,增加一条应急送水管道,供水增至2.5万立方米。在谋道镇新建的第三水厂,清水池、加压房、消毒池等主体工程都已完工。

  在野三关,总投资8761.17万元,总库容99.5万立方米的车沟水库2017年9月竣工,可满足30万人的用水需求;投资2.4亿的污水处理全覆盖工程进入管网铺设阶段;投资3亿元拉开城市骨架,打通断头路,实现交通微循环……

  在花坪,集镇扩容,大道先行,总长4.3公里、宽28米,总投资近3亿元,还将建自行车电瓶车专用车道,率先打造共享单车出行模式。投资150余万元的大石板旅游接待驿站、公厕投入使用,龙王淌汽车越野基地也在紧张建设中。

  打造“东野西荡”大IP

  “生态是恩施最大的优势,避暑经济带动的民宿和乡村游已成为山区百姓脱贫的重要渠道,但我们下一步要升级,把民宿转型为民居,打造精品提高恩施的旅游档次。”4日,恩施州旅游委常务副主任胡福先告诉记者。

  生态旅游是恩施州确定的四大主导产业之首,全州以旅游扶贫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实施“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养生度假型”“创业就业型”“特色民宿型”等旅游扶贫模式。目前,县市有民宿群、城镇有民宿带、乡村有民宿点的旅游新格局在恩施逐步形成。突出核心景区带动,打造景区周边民宿群。

  今年,针对避暑优势,恩施州旅游委正式提出“东野西荡”的口号,“西有苏马荡,东有野三关,形成一个长达200多公里的避暑旅游带,打造大IP。”胡福先说,恩施的避暑资源丰富,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开发,比如野三关旁的清太坪就有绝壁天河等风景,绿葱坡作为华中屋脊即将建成滑雪基地,咸丰的坪坝营早已是远近闻名的原始森林群落。有了知名度,下一步就要提高美誉度,恩施现在的民宿大多还停留在农家乐的起步阶段,今后发展的方向是高端和精品,从建筑到装修都做出特色和文化内涵,吃住行和游玩娱乐一条龙配套,形成特色各异的文化品牌和山村民居。那么以后就是从避暑到度假和康养,真正留住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