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高考改革对这些考生影响最大

  [新闻分析]

  3+[6选3]是怎么回事?

  从“套餐”转变为“自助餐”

  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选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么什么是“3+[6选3]”呢?

  “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科目,而“6选3”则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偏好等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

  相较于以往“3+X”的考试形式,“3+[6选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享用”文综、理综“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转变。

  新高考都有哪些变化

  考试时间更改,英语可考2次

  这样的改革,带来了如下的变化:

  一是在录取模式上

  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二是在考试科目上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科综合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仍为150分。

  三是在考试时间上

  由原来的6月一次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学期高考前,统考科目仍在6月。

  四是在外语考试上

  由原来的学生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改为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五是在计分方式上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对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利 从高一开始就要规划将来

  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是必然的,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利。

  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

  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

  除了语数外,新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

  若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最好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

  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

  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

  高考改革6选3以后,高校一些专业会对考试科目做要求,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

  选择科目时还是要慎重一些,早做规划,权衡利弊。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教育报》报道

  责任编辑:邓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