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石板路上撬回“张之洞记事碑”,碑文显示:

  张之洞心思细腻是个“暖男”

  好端端的石板路,被人撬走一块石板?11日,经湖北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蔡路武鉴定,这块石板上共镌刻96个文字,可以确定是张之洞记事碑刻,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根据碑文中的关键字“巡捕”“作衣”,该碑可以简称为“巡捕作衣碑”,它见证了武汉近代警务制度的兴起。

  一块石碑,“撬回”一段武汉百年前历史

  人文武汉资深网友“天风”(真名:严涛),是武汉电力系统专家,也是武汉人文圈中著名的“石痴”。20多年来,他专注于武汉古碑、摩崖石刻的寻访、传拓,视这些碑刻摩崖拓片为自己的恒久“恋人”。

  3月2日,在蛇山抱冰堂附近一条石板路上,严涛无意间发现有块石头上似乎刻有文字。凭着对碑拓的敏感,他迅速清理了石板表面,证实的确有字。他当即上报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并对碑刻进行了传拓。

通讯员韩少斌 摄通讯员韩少斌 摄

  黄鹤楼公园管理处极为重视,管理处主任董冲会同文化中心、服务管理中心、基建科到现场查看,在多部门配合下,于3月7日将碑刻顺利“请回”黄鹤楼。

  黄鹤楼公园文化中心人员表示,下一步,将择机在抱冰堂展出张之洞的这件文物。根据“巡捕作衣碑”碑文分析,张之洞细致考虑了“巡捕作衣”制服的不同尺码,对大、中、小号的服装尺码比例做了明确说明。100多年前,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张之洞大胆革新,引入很多西方先进技术、管理模式。这些碑文成为张之洞引入西方警务制度,在湖北、武汉建立近代警务的见证。在当时,这是具有开拓性的创举。

  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蔡路武鉴定后发现,这块碑与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一通张之洞手书“东南五省自保”记事碑有些相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具有文献史料价值,也彰显了张之洞晚年的书法特点,那就是:善用侧锋,笔力遒劲,俊迈豪放,跌宕有致。

  蔡路武称,这些文、字,还充分揭示了张之洞的性格特征:对于很多公事的处理上,他既大气,显得“霸蛮”,又在细节上给下属提出许多具体、明确的建议与指导,是一个拥有细腻心思的“暖男”。

  30方碑刻,见证张之洞“暖男”性格特质

  张之洞,清末名臣,中国“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他督鄂17年,做了很多有益之事,比如:倡修芦汉铁路(北京-汉口),筹建汉阳铁厂、汉阳枪炮厂(汉阳兵工厂)、湖北织布局等军事和地方实业,创设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师范学堂、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前身)等人才培养机构。

  据悉,蛇山南麓的抱冰堂,是纪念张之洞的所在。此前的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抱冰堂一带有关张之洞的碑刻,有23方或24方两种说法。

  严涛表示,这个数据存疑。因为,就在12年前,他在抱冰堂周边,亲手拓下张之洞各类碑刻就有29方。加上这次发现的“巡捕作衣碑”,单单在蛇山一带,至少存在张之洞的相关碑刻30方。

  30方碑刻中,有张之洞写给李鸿章、刘坤一、盛宣怀、袁世凯等人的文牍,见证了义和团运动兴起后“东南互保”的历史;有他写给王懿荣等人的书信,谈论金石文字和生活起居;还有张之洞手录前贤诗词,赠给自己子女、孙辈的手迹。

  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一方他宴请俄皇太子的诗文碑拓,其内容与现有的《张之洞全集》所记内容有多处出入,碑文与《全集》可互为补正,正本清源。

  欢迎大家报料更多关于张之洞的碑刻信息和文物下落,湖北省博物馆、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将予以征集。

  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王建权

  责任编辑:邓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