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心提示:马化腾给人的感觉总是谦和的,但腾讯对于市场却不那么“温柔”,不动声色的颠覆背后,是一片波澜壮阔的蓝海。

  《支点》记者 罗乐

  作为潮汕商帮的一员猛将,马化腾身上瞧不出什么商贾气息,而是更像一个“技术宅”——看起来很腼腆,但做起事毫不含糊,总是在千百般调试后,不动声色地拿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

  他的这点特质,早在他创建惠多网(FidoNet,最早的全球网迷聚集地)深圳站时,就显现出来了。那时,马化腾的ID叫Pony-soft,Pony是他读大学时为自己起的英文名,意思是“小马驹”。在工作中,马化腾更乐意大家叫他Pony,正因如此,大家给他起了个中文昵称“小马哥”。

  初见小马哥,他刚刚参加完一个合作项目的洽谈午宴,喝了点小酒,面色微红,一直保持着“不露齿”的微笑,非常礼貌地接人待物,随和地和大家合影。但是,同时也让人觉得“完全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而这次约访,腾讯集团公关部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马总近来身体抱恙,暂时还没有公开的媒体计划。”不过,在记者收到的书面回函中,马化腾详细地谈了对腾讯、互联网发展的思路与认知。

  不动声色的背后,马化腾主导的腾讯布局如火如荼:8月26日,腾讯科技和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签订业务框架合作协议,明确了包括O2O在内的业务合作;次日,腾讯QQ牵手华谊兄弟发布O2O娱乐社交平台——星影联盟 ;这还不够,第三天,腾讯联手万达、百度在深圳宣布成立一家总投资额为50亿元的电子商务公司。

  此前,腾讯以2.14亿美元入股京东15%的股份,以7.36亿美元收购58同城约19.9%的股权,以认购新股的方式成为大众点评网占股约20%的股东。就连一直和腾讯明枪暗箭争夺移动入口的阿里巴巴,也和腾讯、中国平安一同琢磨“卖保险”。

  同为互联网大佬,马化腾和马云有着天壤之别。从2011年起,马云的阿里蓝图已被市场背得滚瓜烂熟。

  如今,当马云在聚光灯下逐步完善布局时,腾讯的大布局也“半路”杀出,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小马哥也是“心怀天下”的。

  要和自己过不去

  腾讯的发家史让我们了解到小马哥“特别能坚守”的个性,也从某种意义上诠释了前十几年他对腾讯的发展思路——改良式创新。现在,当人们还在一边吐槽腾讯是“山寨大王”,一边聊着QQ、玩着腾讯游戏时,小马哥早就从腾讯内部玩起了颠覆。

  “有了互联网之后,我相信每个行业都会有升级换代的变化,有人称之为改良,我觉得改良肯定不行了,一定要有颠覆。”马化腾如是说。

  微信的诞生是腾讯参与这场颠覆的开始,而且是从腾讯内部开始的。

  2010年10月, Kik Messenger在美国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用户,这让腾讯广州研发部的张小龙动了心思,他觉得这个趋势将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一天晚上,张小龙通过电子邮件向马化腾说了这个想法,随即,马化腾给了张小龙肯定的回复。

  这个项目的诞生,首先遭到手机QQ部门的反对。一方面,手机QQ团队根据长期从事手机端开发的经验,判断市场还没有到接受这种产品的程度,另一方面,手机QQ团队其实已有类似的产品在研发。

  “都知道该怎么变,但是又好像做不到。因为有时候会跟自己的既得利益冲突,或者说DNA不适应。”马化腾说,“我自己的感受是,要给自己多一个准备,比如多开设一个部门,调一个新的团队,做一些可能和现在已经拥有的业务有矛盾的东西。”

  就这样,在他的坚持下,腾讯内部有两个团队都开始做微信产品。“你不做,你的对手一定会做,不如自己先尝试。”

  微信研发的内部之争,最后以张小龙的胜利告终。位于广州市海珠区TIT创意园的微信团队,在回复本刊记者的邮件中也肯定了微信的诞生史。

  不过,随着微信的诞生,一系列的外部压力也随之而来。马化腾回忆,当时中国移动的数据部了解了微信产品后,立即给QQ无线事业部打电话,说:“这个东西谁做都可以,腾讯做就不行,因为我们有业务合作,这个给我们的压力很大”。

  不过,外表温和并不代表内心不桀骜。在马化腾心中,完美的产品才是他追求的终极目标。“给人罚我们都不管了”,掷地有声的决断,让微信研发部门放开了胆子,加入通讯录匹配、加入语音……微信发展势如破竹,巨大的成功让市场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奉为神话,小马哥终于放心地淡出了微信开发之争。

  试错是唯一的捷径

  如果说微信的成功,诠释了小马哥“不动声色”的霸气,那么微生活的死亡,则让我们看到了他“不动声色”的迷茫。

  “有时候,可能外界的投资者也搞不太清楚互联网领域正在发生什么,他们只是看到一个大趋势。身处其中,我们有时候更加担心自己,觉得还挺悲观的。”马化腾坦言。

  在微信成功之后,以微信为核心的商业形态布局成为腾讯涉足O2O的切入点,但这个尝试并不轻松。微信团队的一位苏姓产品经理告诉记者,早些时候,QQ美食团队曾借助微信平台打造腾讯微生活,主要针对餐饮娱乐业推出线上会员卡,但这一尝试明显没有让市场买单。

  今年2月,腾讯宣布入股大众点评,年中,微生活宣布解体,团队合并至大众点评,微生活负责人耿志军也被转入微信支付团队。

  “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看似好像牢不可破,其实都有大的危机,稍微把握不住趋势,就非常危险,之前积累的东西可能就会灰飞烟灭。”微生活的惨败收场,让马化腾的大O2O之梦碰到了第一个坎,也让他明白了,布局O2O要“取长补短”,以线上优势引导流量,将线下部分“外包”,这一思路引导腾讯在今年完成了许多大并购项目。“一旦过了那个坎儿,就势不可当了。”马化腾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的整体战略,是充分利用社交与通讯平台,将生态系统中的不同实体连接起来。”腾讯总裁刘炽平在回答对于腾讯2014年上半年财报的提问时说,“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战略投资对象才会有所不同。例如,我们对京东的投资,是想将人与产品连接起来,对大众点评网的投资是希望将人与O2O服务连接起来。”

  在马化腾看来,互联网创新也许会走很多弯路,很多东西概念很好,但不一定会成功。他很认可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产品卖出去之后,生意才刚刚开始。”

  马化腾直言,自己不再年轻,年轻人玩的很多东西他已经看不懂了。不过,他深知,只有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在市场上才有生命。所以,他用“开窍”来形容自己的感悟,“看到团队有什么想法,我们还是鼓励,没准就抓住了未来的一个机会。”

  “二马”的战役

  对于腾讯O2O布局,最感威胁的应该就是阿里巴巴。“二马”对垒,马化腾依然云淡风轻。

  电商起家的马云,近两年加速在O2O的布局,马化腾则是信息通讯起家,不过,时至今日,如果我们比较一下“二马”在O2O领域已有的动作则会发现,腾讯似乎并没有落后多少:支付、地图、购物、餐饮、大数据……马云有的,马化腾通通没有落下。

  反倒是微信靠“微信红包”一举打开的支付领域,让马云措手不及,抓紧在去年力推来往。

  “来往和微信这个棋,我要看马化腾下一步怎么走,看他眉头皱起来我很高兴,竞争是一种乐趣。”马云公开表示。随后,他关闭了自己的微信账号,并在给马化腾的公开信上说,“与微信的缘分已尽,将转而全力支持来往这个还不成熟的孩子。”

  不过,马云的这些努力并没能撼动微信的市场地位,倒是将马化腾这位对手邀进了O2O的“棋局”中。以往并席而列的两大巨头,终究因为O2O的茬卷到了一起。

  今年初,阿里巴巴组建了O2O事业群,并对外公布“千军万马”和“四通八达”的O2O战略构想。在阿里巴巴内部的项目启动会议上,明确提出将O2O提升至集团的战略层面。腾讯则是成立微信事业群,用来负责微信基础平台、微信开放平台,以及微信支付拓展、O2O等微信延伸业务的发展,同时,腾讯电商控股公司撤销,其中实物电商业务并入京东。

  截然不同的运作方式,表明了马化腾的对战策略。微信团队在回复本刊记者的邮件中这样解释其生态构造理念:“无所不能不一定庞大,我们只做‘连接’,不做连接背后的东西。”

  连接,或者说连通,正是马化腾的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并不神秘,我们不能完全界定这是你们的行业,这是我们的行业,其实各行业中间都有很多的连通性。”他认为,移动互联网肯定有钱途,现在挣钱多少并不能说明问题,关键是要把事情列入战略,以后肯定可以挣钱。

  有人说,在O2O的布局上,马云像一个领导者,指出方向,然后由各部门交叉合作去实现;马化腾则更像一个产品经理,他只负责协调微信和其他合作方的关系,最后拿出好的产品。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最终市场还是靠产品来说话。

  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未来互联网精神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去结合互联网,但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马化腾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分析,的确很符合他的程序员思维,“以过去的统计来看,每个人平均用于PC互联网的时间是每天2.8小时。移动互联网要如何统计?除了睡觉8个小时,有16个小时是清醒的,都和移动互联网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比PC多出了十倍以上的使用时间。这里的空间我觉得无比巨大。”从2012年开始,智能手机端的用户流量开始高于PC端用户流量,而这仅仅只是移动端流量的爆发点。

  “现在,超过70%的流量来自移动互联网终端,但来自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收入,全行业应该不超过20%,它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移动互联网的商业生态程序,在他脑海里还没有得出运算结果。

  不过,他的微信团队正在帮他分析其中的无限可能。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微信团队给出了这样一个“运算模式”:你可以将微信看作一个广泛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在这个生态之下还会萌生各类小生态圈,包括电商类、咨询类、医疗类等各种生态圈,电商生态又会萌生出像淘宝和京东这样的企业,它们又会继续形成自己的生态。正如整个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广告、搜索引擎、SNS等模式,微信也是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商户接入公众号,会出现新媒体、电商、广告,以及很多我们还不知道的生态。

  和马化腾一样,腾讯从发展模式到产品运作都十分有“程序员风格”,这种气质不仅体现在微信团队对于其发展思路各种可能性的考量与尝试,也渗透在腾讯公司每个员工身上。多玩在线的一位产品经理告诉记者:“业内都觉得马化腾太低调,很少到处跑,但是腾讯的员工综合素质都非常高。”同样的,曾和腾讯合作研发在线游戏的武汉超玩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一位产品负责人说:“腾讯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公司,跟他们合作,过程很麻烦,但是做出的产品细节非常好。”

  如果把腾讯看作是小马哥终身书写的一个大程序,那么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他的处变不惊,不是因为他内心没有波澜,而是程序语言一条一条地蹦出,计算结果依然在路上,在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之前,严谨的小马哥便不会随意作出主观的判断或决策。(支点杂志2014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