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交通不畅,会影响动态交通
武汉市交通规划部门去年10月统计的数据显示,以130万辆汽车保有量计算(不算摩托车、货车、特种车辆等),武汉市区小轿车已达65万辆,加上外来车辆10万辆,车位的刚性需求超过40万个,算上20万的“隐形车位”,车位缺口仍达20万个。
而来自武汉交管部门的数据显示,春节前,武汉汽车保有量已达140万辆(含摩托车20万辆),而车位不足50万个,缺口巨大。
据预计,到2020年,武汉市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00万辆,车位需求也将翻倍。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交通专家赵宪尧直言“并不看好停车难现象能明显改善”,武汉停车位严重不足,形势将会越来越严峻。
按照《武汉市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2020年武汉市主城区规划620余个公共停车场点位,单个停车场泊位规模控制在200—400个,建设控制总泊位约18万个,2015年前建设310个公共停车场,为武汉市提供9万多个公共停车泊位。但因拆迁、投资等多方面原因,公共停车场建设速度远不及车辆的增速。
据国外研究部门测定,每辆汽车平均每年的动态行驶时间不到500小时,尚有8000多个小时均处于静态停放状态。也就是说,车辆“行”的时间还不到“停”的时间的10%。具体到每一天,平均一辆车的开行不到3小时,其余21个小时就停在车位上。
“现在武汉市不少汽车都不是在路上跑,而是处于静止状态,静态交通不解决好,就会影响动态交通,造成更加拥堵。”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通人士呼吁,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处理好停车问题,同时应限制车辆发展速度。
本版稿件 本报记者 沈右荣
武汉市区很多路段,改单行、增加车位,导致交通极为不便。而且一些单位大门开在繁华路段,也加剧了交通拥堵。此外,武汉市区的车位施划和取消随意性很大,收费也存在议价制行为,这也给停车造成了难题。
——武汉市交通发展研究相关人士
目前,武汉市区绝大部分社区车位、单位车位不对外开放,造成部分车位资源闲置。如果能调配好这些闲置资源,能很好解决停车难这一难题。但这是一个庞大工程,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短期来看,尚难成行。——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设计室主任陈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