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学之城”建设计划

  打造创新生态圈 打破大学和城市“围墙”

  1、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在汉高等学校将测绘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作物学、理论经济学等优势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

  2、借鉴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大力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在汉创办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

  3、编制“大学之城”建设规划,依托高校院所聚集的区域优势,打造环东湖、环南湖、环黄家湖、环汤逊湖等创新生态圈。

  4、大力推动大学与城市双向开放,实现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科技文献和文化、体育、生活等设施开放共享,推动社会公共服务进校园,打破大学与城市“围墙”。

  5、建设“洪山大学城”示范区,在产学研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人才资源一体化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五、“光谷”和“车都”升级版计划

  “世界光谷”“中国车都”成为双核双引擎

  1、推动“光谷”“车都”升级为“世界光谷”“中国车都”,成为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双核”“双引擎”。

  2、打造“光谷”升级版,建设自由创新区,构建光联万物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示范新城。

  3、打造“车都”升级版,建设开放创新国际示范区,建设全球重要智能制造高地。构建面向未来的迭代产业体系,构筑产城一体智慧绿色新城。

  六、“创谷”计划

  打造活力社区和未来城市典范

  1、强化市区联动、以区为主,因地制宜规划“创谷”,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活力社区和未来城市典范。

  2、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原则,建设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特区、孵化器、加速器等链条化的众创孵化载体,新建孵化服务、企业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智慧服务等“5+”服务平台。

  3、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移动互联、大数据应用与服务等细分产业,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企业的大量聚集,培育众多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新业态、催生新产业,打造高端创新创业创造的集聚园区。

  七、“城市合伙人”计划

  “靶向”引进产业领军人才

  1、实施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和国家存储器基地“3+1”产业专项引才计划,依托高端猎头机构在全球范围内“靶向”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建立产业联合工作团队,让领军人才参与产业创新决策执行。

  2、完善落户奖励、风险补偿、引资配套、财政补贴、税收支持等政策;扩大政府引导基金规模,探索母基金投资以债权方式进入子基金;建立引导基金原值退出机制,吸引投资人入驻武汉。

  3、依托天使投资人协会、“长江天使汇”,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创业投资人。

  4、发挥“大学之城”的科教优势,开展校地、校企联合培养,产教融合“订单式”培育青年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