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输的天性

  小米刚成立的那段时间,雷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低调——他曾经参与金山软件的创办,深知创业的艰难;他忧虑,如果失败了,就会“晚节不保”。直到创业一年后的夏天,雷军一个人站在798艺术中心D·PARK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完成了两个小时的演讲,正式推出小米手机。他以一种类似苹果公司发布会的形式,拉开了18岁时被乔布斯等人创业故事所激发的梦想新篇章的序幕。

  当时的小米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最具创新性的产品。操作系统上,小米最早使用互联网研发模式,随时接收用户反馈并快速迭代更新,每周在线更新系统,而苹果是半年更新一次;营销方式上,小米手机以高性价比的特点通过互联网渠道“从天而降”,对过去手机商大多走运营商渠道和社会代理商渠道的被动、低性价比状况造成了革命性的颠覆。

  大刀阔斧进行的创新建立在雷军经过几年探索与思考得出的结论上——中国制造的核心问题是整个零售业的运作效率出了问题。一件商品从生产制造经过各个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上,往往经过诸多环节、层层加价,但消费者购买能力有限,于是不少商品只能在源头降低成本,不是偷工减料,就是粗制滥造。雷军决定,“做一条鲶鱼,搅和搅和把整个行业带起来,”他希望用他所掌握的互联网经验,“帮助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小米采用前店后厂模式,率先使用电商渠道——小米网来销售智能手机,减少中间环节,遵守成本定价原则,尽可能把精力都集中在产品设计与品质的提升上。当几乎所有人都劝雷军把小米产品卖得贵一些时,雷军说他“感到孤独”,因为很多人不了解他的“梦想和追求”。

雷军和他的小米团队雷军和他的小米团队

  之后几年中,小米可谓创造了成长奇迹。从2011年12月,小米手机第一轮开放购买,三个月后售出第100万台,到2014年全年出货量6112万台,连续两年的出货量同比增长都在220%以上。伴随销量爆发而来的则是资本对小米的青睐有加以及人才的纷纷归附,小米的估值从2010年的2.5亿美元接连跳升至2011年的10亿美元、2012年的40亿美元、2013年的100亿美元、2014年的450亿美元。在短短几年之内,从估值上来说,小米已是仅次于BAT的存在。

  然而,在小米高速发展四年之后,迎来的却是一段低谷。从销量数据来看,2015年虽然小米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依旧是第一,但却没能完成其在年初定下的至少8000万的销量目标。而2016年,小米智能手机的销量更是急转直下。

  对线下渠道建设重视不足、供应链掌控不足产能受限、互联网手机模式遭模仿导致竞争趋向激烈等问题,一一在爆款红利消退后显现出来。2017年初,雷军在亚布力论坛上发表演讲时称,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2016年,那就是“迷茫”。同时雷军也表达了他的决心,“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我就是要一条路干到黑,就是要做感动人心但价格公道的产品。”

  在2017年的小米公司年会上,雷军反思,“前几年我们冲得太快,创造了现代商业史上的成长奇迹,也提前透支了一部分成长性。”但线下自营连锁店小米之家的顺利铺设、小米生态链布局建设取得的成绩也让雷军找回了一部分信心——2016年,小米共投资了77家智能硬件生态链公司,全年收入过150亿元,连接超过5000万台智能设备。雷军说:“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雷军出生于湖北仙桃市,仙桃原名沔阳,1986年撤县建市。仙桃出身的人物中,古代最有名的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明太祖朱元璋早期最大的对手陈友谅。而现在,名字最响亮的仙桃人,大概就是雷军了。两人的性格天差地别,但一个共同点却很突出——意志坚定不服输。凭借这一点,他用各种方法克服了对再次创业的恐惧、对再次创业失败的恐惧,带领小米前行。

  坐在武汉大学的草地上时,年近知天命的雷军仿佛又回到18岁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都有着不服输的心性。

  本文选自《中国慈善家》2017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