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黄永进 董凤龙 实习生陆文纯 殷曼
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笔下最广为流传的人物形象,以吝啬出名。在武汉,也有与之类似的一个族群,但与葛朗台不同的是:他们有较高的学历,光鲜的工作,不菲的收入,喜欢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是他们的消费习惯,“货比三家”是他们购物前的必备工作。他们强调自律,该省一定省。如果非要花钱,一般会保证“一分钱,十分货”的消费原则。他们精打细算,但不是吝啬,而是传统的节俭和现代时尚思维的结合。他们有个时尚的名字—“酷抠族”。
近几天来,记者走近江城“酷抠族”,试图了解他们的“酷抠”生活方式。
●衣 商场先试穿 网上再下单
在武昌虎泉经营一家舞蹈房的武静有个习惯:要买衣服或者家居用品,就先逛商场超市,再到网上去淘。她发现,只要商场超市有卖,网上一般都有,并且价格便宜大半。
“有一次,我在商场看中了一件ONLY的外套,到商场试穿后很满意,唯一不满意的是价格,要1200多元。”她掏出手机,趁营业员不注意,将衣服和衣服的标签都拍了下来,回家上网一查,网上只要600多元。“我反复看了网友评论,并和网店店主多次沟通,确定是正品。”她买了下来,收货后发现的确和商场的那件一样。
精通网购的她,现在对这种购物模式乐此不疲,并且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品牌衣服、鞋类网上和商场的价格差别都蛮大,并且网上可以找到正品。”她穿的一双阿迪达斯的跑步鞋,品牌专卖店里面700多元,而她只花了300多元就买到了。给男朋友买的飞利浦剃须刀,店里800多元,她网购也只花了400多元。
实际上,武静的舞蹈房一年收入并不少,年纪轻轻的她已经买房买车。她笑着和记者说,“我喜欢‘酷抠族’这个称呼,这个称呼很酷。”她不无得意地说,“实际上,只有聪明人才懂得怎么抠。”
●食 聚餐先找团购 米饭要大盆不要小份
“如果7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聚餐,是1元/份的米饭来7份,还是花5元钱点一大盆饭每个人分一点?”在烽火集团工作的邹冲这样问记者。答案显而易见,但许多人在消费时却容易忽视这个问题,作为“酷抠族”的一员,邹冲十分留意一些常见的消费盲点,以达到省钱目的。
华科毕业的邹冲,年收入超过15万元,在光谷有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和一辆价值15万元的轿车。由于出生知识分子家庭,邹冲生活比较讲究,每个周末与家人的相聚都会安排得异常丰富:一顿自助餐、一次家庭购物、一次下午茶。“哪家酒店的自助餐有团购,哪家酒店就是我周末聚餐的场所。”显然,邹冲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有诀窍。
在2011年团购网站火爆的时刻,邹冲在网络收藏夹中存了26个团购网站。“许多团购网站我都会看一看。”在团购网站的推动下,武汉多数酒店自助餐厅他均有光顾。
谈到商场购物。“我往往选择打折商品。有一次我看到自己最喜欢吃的松露巧克力才9.9元/袋,兴奋得不得了,赶紧一口气买了5袋回去存着吃。”
邹坦言,矿泉水他只喝近10元一瓶的“依云”牌,因为喜欢和放心,但喝完的瓶子都会存下来,卖给收废品的。“别人因此笑我是乡下暴发户的生活习惯。”邹冲自我揶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