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周六,新洲邾城气温高达37℃。针灸师蔡春林5小时不敢喝一口水。
蔡春林肠子短了一截,如果喝了水,就要不停跑厕所,耽误病人时间,他就这样忍着,坚持了10年。
“我们病人看着都心疼。”日前,接到新洲一位患者给武汉晚报打来的电话,本报记者前往新洲中医院目睹了蔡春林一天的坐诊情况。
送走72位病人后才敢喝水
7月26日早上6点20分,赶到针灸II科时,三间不到20平方米的诊室里已挤满病人。两间腰病治疗室共有10张治疗床,一次可同时治疗10人。
蔡春林正在给第6位病人扎针。他一边按压找痛点,一边麻利进针,扎完第一批最后一个病人,刚刚6点30分。“平时6点15,第一批都扎上了。”
蔡春林,新洲区中医院主任针灸师。他拿着针盒,回到斜对面的医生接诊室,开始给等着的3位颈椎病人扎针。
咕咕咕咕……他肚子里一阵阵响声传来,旁人听得真真切切。
刚扎到第二位病人的蔡春林面色尴尬地蹙了蹙眉。“蔡医生,您先去厕所吧,回来再接着扎。”老病人都知道他身体不好。
蔡春林10年历经6次大手术,肠子切掉了1.05米,大便说来就来。但他没有搭腔,依旧有条不紊地扎着针。紧绷的嘴角不时向上扯动,手轻轻抖了两下很快又恢复了平稳。
2分钟后,最后一针扎完,蔡春林拔腿就往厕所跑。回来后,不好意思地解释:“刚才那是肠鸣,每次说来就来,肚子胀得要命,最多只能憋个两三分钟,必须马上去厕所。”
诊室里不停有人进出,蔡春林口手不停地给他们做着各种解答和治疗,还要给其他科室的住院病人扎针。楼上楼下、三个诊室来回奔忙。
空调房里特别干,8点50分左右,记者开始感觉到渴。“您喝口水歇会吧。”趁着第三批病人刚扎上针的空当,记者招呼说。蔡春林舔了舔嘴唇摇摇头,“不能喝!肠子短了一截,喝了要不停跑厕所,耽误的都是病人时间。”
一直忙到10点40分,扎完第五批病人的最后一个,面色苍白的他,额头上细细密密全是汗。
“这应该是最后一个病人了,再来我也不能扎了,50分钟才能抽针,赶不急了。”得空坐下的蔡春林,嗓音有些嘶哑,说话气力明显不足。
三个实习医生中,最少的已经喝下第三杯水,此时和蔡春林一样没喝过水的记者,嗓子又干又痛。
“现在您可以喝水了吧?”面对询问,看了一眼水杯的蔡春林依然摇了摇头。一旁的实习医生悄悄说:“蔡主任每次都是把所有病人送走后才喝水。”
11点35分,蔡春林抽完针,送走了第72位病人。“每天感觉最累的就是嘴巴,要不停地解释,回家后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返回诊室,他拿起水杯,一口气喝完了400毫升的水。
“不喝水,正常情况下一上午只跑六七趟厕所,不正常时要跑10多次。要是多喝一口水,就要不停跑厕所,差不多20分钟就要跑一趟,连走路的劲都没有了。”
5个半小时里,蔡春林滴水未沾,可即便是这样,一上午还是跑了4趟厕所。“这是已经饿得太狠了。你们来的头一天,我在床上睡了19个小时,两顿饭冇吃。” 蔡春林说,妻子为这事刚跟他吵了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