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历史并不如烟。她清晰地站在那里,等在那里。
档案却如浩海。繁如星辰般,诉说着各种精彩。
目前,省档案馆馆藏各类档案63万卷(册)。今日起,本报联合省档案局(馆)开设《档案解密》专刊。为您梳理珍贵档案背后的故事,明晰历史脉络;我们还会联系实际,今昔对照,思考总结,发挥档案资政启迪的时代作用。
新闻纸,记录当下;档案纸,留存过往。
当两者相遇,穿越的精彩,请您关注!
欢迎您的加入。线索提供电话:027-88569215
提问历史
修建长江大桥,为何是百年期盼
长江上第一座大桥在东汉
公元33年,东汉时期,公孙述攻占夷陵,为抵御汉朝军队进攻,在长江上建起一座浮桥(用巨缆绳捆绑巨木,再铺木板)。这是长江上第一座大桥。
清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克汉阳,在汉阳与武昌的江面上建起两座浮桥。史书描绘为“人来马往,履如坦道”。
轮渡载着火车晃
民国时期,全国最主要的铁路大动脉平汉线和粤汉线在武汉被长江一分为二。1937年3月,江岸火车站江边和徐家棚火车站江边,两个轮渡码头建成,两条铁路实现对接。时人称之为“武汉一大怪,火车轮渡载”。
民国四次动议修桥
湖广总督张之洞最早提出在长江上修建大桥,1919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也曾提及。民国时期,4次动议建大桥,机构都开始办公了。终因时局动荡,无果而终。
建国前,李文骥、茅以升等联名向中央人民政府上报《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建长江大桥议案。
珍档点击
56年前的那个秋天,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一份从未有过的喜悦中,这份喜悦源自武汉长江之滨。那是1957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胜利竣工通车。
56年后,再访省档案馆、中铁大桥局集团档案馆,大量有关长江大桥建设的原始档案,仍散发着圆梦的自豪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