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汉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的李妈妈将自己的教育日记发表在网络上,短短数日被点击一万多次,引起众多网友跟帖点赞。
今年1月,李妈妈的女儿、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小佳获得北京大学保送资格,圆梦北大的母女俩在整理笔记和日记时,萌生了将这些珍贵资料在网上分享,让更多家长受益的想法。
“小佳的姥姥是位小学语文教师,我童年记忆最深的,就是她在忙完一天工作后,在台灯下静静写日记的样子。所以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女儿上初中后,母女俩开始频繁出现矛盾,李妈妈很苦恼,写日记成了她梳理心绪,静静思考的方式。在中学6年里,她写完了厚厚3本教育日记,记录下了她和女儿一同成长的过程。
每两天就会写一篇
李妈妈每两天就会写一篇,孩子成绩进步后的喜悦,发生争吵后的反思,遇到困难时的焦虑,或单纯对女儿的关爱思念,都被写了下来。每次期中、期末、“元调”等重要考试后,李妈妈都在日记中将女儿的各科成绩详实记录,并根据老师的建议和自己的分析,写下总结。日记里还有大段大段她从书中、讲座中学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标注了自己的思考。
“孩子在初中时进入叛逆期,这也是我们之间冲突最多的时候。那段时间我很迷茫,怕因自己错误的教育耽误了孩子。我把困惑、反思写到日记里,在网上看到有启发的教育案例和文章也会抄下来,这些日记是我教育路上的指路灯。”李妈妈说。
每次都把信偷偷塞进女儿书包
小佳从小成绩好,爱好广泛,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李妈妈坦言,她从没觉得女儿是学霸,在培养孩子上没少经历痛苦和迷茫。“教育这条路,真是没有容易的”。
李妈妈回忆,亲子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是在初二。孩子那时早恋了,自己知道消息后每天彻夜难眠,既急着教育孩子,又拿不准方法,连日的着急和压力,让她的心脏出了问题,差点住院。
那段时间,李妈妈的字里行间都透着苦闷和忧虑。女儿正处在叛逆期,直接说教免不了争执,适得其反。经过反复权衡,她决定用文字作为沟通工具,用书信把自己对恋爱、青春、成长的理解和经验与女儿分享。为了不让孩子反感,她每次都把信偷偷塞进她的书包。
在读了妈妈的信后,小佳终于敞开心扉:“我需要有人安静听我说话,让我在烦闷的时候可以倾诉和放松,释放压力。妈妈你不能给我这样的帮助,但他可以。”女儿的话让李妈妈又意外又自责。“当孩子有问题时,我们首先想的是责备,但其实他们的问题往往源于家长教育的问题,我们应该先反思”。
因为这个契机,母女俩建立起了书信沟通的默契,聊学习、聊情感,给女儿鼓劲,或进行劝导教育。“后来女儿和我在一起,不再满身是刺了,还主动让我抱抱她,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我写的五十多封信她至今都保存在抽屉里。”
妈妈从不看女儿的日记
在妈妈的影响下,小佳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她的日记放在家里,妈妈也从来不看。小佳说,妈妈一直是她的榜样。2004年,已离开校园十多年的妈妈决定考研究生,由于数学不好,连续考了3年才考上。武汉的冬天很冷,妈妈深更半夜在腿上盖着被子做数学题的样子,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告诉我,决定做一件事就全力以赴,全心全意做到最好”。
“虽然我很严格,但也会忍住好奇,不去打扰孩子的私密世界。教育孩子,首先是尊重,要给他们做表率。”女儿保送北大,李妈妈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下。她准备好好梳理自己和孩子的成长过程,陆续和网友分享。
“考北大是我们全家的梦想,但实现的路是很艰难的。我们得到过学校的老师们、学生家长们的很多帮助,现在圆梦了,我想把自己的经验都写出来,为其他家长带来参考和帮助,希望正在经历迷茫的家长不要伤心放弃,总会有办法和希望。”李妈妈说。记者陈晓彤
链接>>>
妈妈的教育日记摘登
2015年11月24日 今天看到一段话,感触很深,养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今天终于看到一个很感动人的答案说:“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一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美好。这段话很美,我也告诫自己,换个方式爱孩子,陪伴并和她一同成长!
2015年8月19日 这几天在看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感觉我真不懂教育啊,孩子难搞,一定是自己的教育有问题。孩子不是我的财产,我不要用自己的意识去控制她,要充分尊重她。以不求回报、无条件的爱去陪伴孩子。太多条件的爱只会让彼此失望,伤心。
2014年6月17日 今天和小佳一起吃饭,我将自己的心理课作业给她看。虽然孩子说想一下子打开她的心窝比较难,但在无路可走时,我就静静地做好自己,改正自己吧。和孩子做朋友也不能强求,只愿我努力过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