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提升华中地区自然教育导师理论水平及带队技能,为自然教育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加充分交流的平台,5月28日至29日,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拉图尔自然生活社区联合举办的首届“华中地区中德自然教育导师工作坊”在武汉植物园开班。来自湖北、安徽、河南等地的29位学校在职自然科学老师,儿童教育机构代表、儿童自然教育从业者,爱好者参与活动。来自德国慕尼黑生态教育中心、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拉图尔自然生活社区的5位自然教育导师畅谈自然教育的理念、分享了翔实的自然教育案例,对中西方自然教育工作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德国慕尼黑生态教育中心是德国极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自然、生态教育机构,它提供一系列的活动及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有关的许多课题,每年开展约一千多场活动有两万多人参与。来自该中心的董事、生物学家Marc Haug向学员们介绍了中心的功能和主要工作,分享了德国自然教育的理念。如何利用游戏的方式在自然场地中带领孩子们开展活动?中心另外两位自然教育导师Renate Luz、Gudrun Mahlmann分享了他们在自然中因地制宜,为孩子构建多样的自然玩耍空间,并通过游戏设计让小学初级阶段的孩子调动感官来感受大自然的案例。拉图尔自然生活社区的自然教育导师王晨峰强调“好玩”应该是一个游戏设计的首要考虑,一个好玩的游戏才能真正走进儿童的心中,他分享了“一亩布”“天空之城”等有趣活动案例,作为一个具有11年丰富实践经验的自然教育从业者,他也提醒学员在自然教育活动中不需要生搬硬套设计好的流程,而应该顺势顺时做出灵活的调配。武汉植物园自然教育导师张莉俊介绍了武汉植物园的教育理念、目标、课程设计的方法及原则等,向大家系统介绍了武汉植物园近年来构建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还和学员们具体分享了在植物园这样一个绝佳的自然教育空间,如何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对象的自然教育活动。

  除了理论部分的讲解,本次培训非常注重实操。在武汉植物园的自然空间,导师们让学员们化身为体验者参与一些游戏,“关闭”视觉以触觉听觉体验盲走;利用丰富的植物素材打造花草调色盘;回归童真,体验刺激的鳄鱼抓羚羊;重拾童趣,像孩子一样观察动物和昆虫的身体,学员们不仅体验了原汁原味的德式教育内容,还以参与者的视角对游戏进行评估,对游戏的开发设计有了更多心得。随后,学员被分为6个小组,分组设计自然教育游戏。“蜘蛛的捕猎网”“动物特工”“找朋友”……学员们汇报了各自的课程方案,5位自然导师听取了方案并且给予指导意见。最后,学员们自己动手准备游戏素材,并实地邀请儿童参与游戏并且对游戏进行打分。

  华中地区中德自然教育导师工作坊是中德探讨自然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举措,活动的举办促进了中德自然教育理念的交流与融合,帮助广大自然教育从业人员更好地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充分利用国内经验,共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通讯员 陈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