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武汉K11 Select和K11艺术村分别迎来了两位艺术家的展览——《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陈抱阳个展》和《流变:黑川良一》。
陈抱阳是一位工作在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创作者。他于2016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他的艺术创作来源于他对于科技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手段的思考——科技如今之于艺术家更像合作者。他经常对现有科技进行修改,不将它们置于产品经理预设的应用场景里,而是将其与自己的创作思维结合。他对于“作为作者的科技”有写作与研究。通过对科技本体论的研究,探寻科技与艺术家及大众之间的关系。
黑川良一,1978年生于日本大阪,现在柏林居住与工作。日本艺术家黑川良一是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布鲁塞尔美术中心的特邀艺术家,也曾获得 “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节” (被称为全球科技艺术创作者朝圣地)的金尼卡奖。本次展览将展出金尼卡获奖作品,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也将在国内首次亮相。
1996年,列夫·曼诺维奇提出了一个饱具争议的想法,他将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描述为“图灵的领土”与“杜尚的领土”的嫁接。新媒体艺术(又称: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网络艺术、互联网艺术)无疑跨越和突破了这两片“领土”之间的界限。随着新的媒体技术进步和理论革新,新媒体艺术家也纷纷开始通过艺术实践,回应这种与新技术革命紧紧相连的当代处境。科技以艺术的方式“诗意”的存在,而艺术则借以科技算法得以展现。
“联觉未来——科技艺术季”聚焦在科技时代,如何实现人类感知的突破与超越。“联觉”(Synesthesia)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又称“通感”,是一种具有神经基础的感知状态,表示一种感觉刺激或认知途径会自发且非主动地引起另一种感知或认识。就像人们听见某种声音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颜色;回忆起某个记忆的时候,首先想起来的可能是味道。
“联觉未来——科技艺术季”是一次跨学科、跨领域、跨边界的实验,时间跨度为3个月。其中包括两个新媒体艺术家的个展,即“流变:黑川良一”和“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 陈抱阳个展;以及一系列围绕科技与艺术的跨领域论坛、工作坊。日本艺术家黑川良一用数字技术重塑自然秩序,并让观者产生“联觉”的感受,构成一场沉浸式的超感官视听盛宴;中国艺术家陈抱阳借助VR,实现身体与机器的交互,探讨科技对人类感知系统的限制与突破。
“联觉未来——科技艺术季”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陈抱阳个展》
公众展期:2018.09.23-2018.10.30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20:00(19:00停止入场)
主办:武汉K11 Select
展场︰武汉K11 Select(武汉光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355号)
本次展览是中国艺术家陈抱阳在武汉举办的首次个展,艺术家陈抱阳将VR虚拟现实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他邀请观众进入VR世界,去探索科技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是一个关于意识与存在的假设,也是一个关于人类生命意义的终极思考。2017年夏天艺术家陈抱阳做了一个梦,梦境中他驾车在一条空旷的高速公路上,远处有一个蓝色霓虹灯的广告牌,上面写着“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Cows”(仿生人会梦见电子奶牛吗)。一番Google后,他发现这与《银翼杀手》原著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仅两字之差。这件作品构建了菲利普?迪克的科幻乌托邦,通过设问“机器人能否像人类那样感知世界?”的技术伦理问题,研究真实与虚幻之间的间隙。陈抱阳设计了“一虚一实”两个空间,一个是实体的钢化玻璃构成的“迷宫”,另一个是开放的虚拟VR空间。以玻璃构成的“迷宫”为载体,观众将佩戴VR眼镜在物理空间中行走摸索。观众将被物理迷宫限制移动,从而放大真实与虚拟的裂痕;透明的“迷宫”承载了身体的交互,也构建了现场性的行为模型,建立了一种看与被看的景观。这种观看的关系也暗喻着科技与人之间的权利结构。陈抱阳的艺术创作来源于他对于科技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手段的思考,他认为“科技如今之于艺术家更像合作者。”
“联觉未来——科技艺术季”之《 流变:黑川良一》
公众展期:2018.9.30-2019.1.6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
10:00-20:00(19:00停止入场)
主办:武汉K11 Select
展场︰K11 艺术村(武汉光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355号)
“流变:黑川良一”的主题“流变(fluxes)”,既是事物物理状态的位移,也象征着流动之光阴,变幻莫测之时空、川流不息之趋势。“流变”正是贯穿本次展览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对艺术家黑川良一混合各种不同艺术媒介、用数字技术重塑自然秩序的创作方式的阐释。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时间的流动是永恒的)
黑川良一受到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关于“变”的论述的启发,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转化为动态流体的视听运动。他利用空间中的视听成分,在平行的时间线上,用影像与声音的融合,呈现出时空的运动、方向、速度、形状、颜色、重量和纹理。在他的视听装置作品中,对自然景象的拆分和数字处理以及不断变化的声音景观,让观者产生“联觉”和“冥想”的体验,他试图呈现“某种不需要用大脑去慢慢去消化、而是可以直接通过刺激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的东西”。
展出的作品包括: “沉浸式”可触视听作品《瀑(Octfalls)》(创作于2011年,曾参加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重塑了物理世界的水流;多频影音装置《流变:五个地平线(rheo:5 horizons)》(创作于2010年,曾获“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节”金尼卡奖),对自然进行再编码;最新以自然植物作为创作对象的双联影像装置《转换:(ltrrans)》(2018年),建立了事物流动的新规律。这位“数码音影诗人”从“流水”的无序和有序的“结构和律动”中获取了灵感,构成了时间的雕塑。这次,他将要在武汉谱写他的流动乐章。
日本艺术家黑川良一的创作媒介十分多样,其中最为著名当属视听装置。艺术家通常采用多个屏幕,让抽象的图像在黑暗中骤然显现,或者在微观的层面将对象层层剖开,呈现激增或崩溃的样貌。在涟漪、悸动、旋转等声效的烘托下,观者会恍然觉得屏幕上的图像与运动似乎来自遥远的深邃之地。这些移动图像仿佛是运动于外太空的微观粒子,或是一场复杂的化学反应,在累积的过程中酝酿一场震天动地的大爆炸。而在另一些作品中,艺术家会运用更为有机的视觉形式,比如飞泻的水流或晶莹的小水珠。黑川的作品通过视觉方式诠释了自然的秩序和能量的力量。
黑川良一曾说,自然界是他重要的灵感之源。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糅杂的理念,将模拟和数字、时间和空间、整体和碎片、简单和复杂,行动和沉思,听觉和视觉等对立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之中。
视听结合是黑川作品的关键。他认为视听元素是同一个体中的不同矢量,只有让它们流动与对撞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
在有些作品中,他录制的瀑布声渐渐冲淡为白噪,使观者恍如置身于近乎虔诚的精神静谧之境;在另一些作品中,他将现场录音与电脑合成音互相组合,就好像将杂音极简音乐与战火摧残的恐怖世界无缝融合在一起:黑川良一所呈现的视听语言让简单与复杂糅合在一起,形成迷人的艺术效果。
在现场感受的转变中,黑川良一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诗人,他以抒情的方式模拟人类对自然的感知并将其转化为意象与情感的数字流,令人眼花缭乱。他就好像一位一丝不苟的建筑师,将精确同步的碎片化图像并排展现在我们眼前,于是乎我们脑海中模糊的记忆逐渐消融在了这片无边无际的光影世界之中。
从 1999 年以来,黑川良一一直投身于创作并在世界各地展示其视听艺术作品。黑川认为声音和图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将自己的作品视为时间的雕塑。他的作品融想象、制作和录音为一炉,就好像编配一场盛大华丽的交响曲。同时,他将视频材料与计算机合成美学相互交织,改变了观者对熟悉事物的看法。黑川在艺术生涯中有过不少重要的合作项目,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与法国宇宙基本定律研究协会(CEA-IRFU)的天体物理学家和研究员文森特?米尼尔(Vincent Minier)的合作。他们根据欧洲航天局和美国宇航局(NASA)的卫星数据(由赫歇尔太空望远镜提供),创造出沉浸式的视听装置,令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