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银行——风格鲜明独特的西洋建筑
现为:某平面设计公司
现址:扬子街7号
建筑欣赏指数:★★★★★
观光小记:看过整条路线里的老银行建筑,可以说最吸引眼球最特别的就要数广东银行了,这座近百年的老建筑显示出西洋建筑中地道的美学一面,精美典雅,贵不失格。所谓物以稀为贵,这是武汉老银行建筑中必要参观建筑精品。
建筑史话:属文艺复兴式建筑,建于1923年。由景明洋行设计,李丽记营造厂施工。系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构图采用仿帕拉第奥母题式手法,建筑中部凹进,形成半圆形入口平面,上方覆盖敞开式半弯隆顶,极具特色。此为武汉“老洋房”中不多见的纯西欧古典建筑模式,很受建筑爱好者的青睐。
交通银行——巨大的石柱让人不禁联想到财神的大腿也很壮观
现为:中国建设银行营业部
现址:胜利街2号
建筑欣赏指数:★★★★
观光小记:这座在北洋政府时期曾部分承担国家银行职责的老银行现如今仍发挥着银行的功能,气派的大楼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最引人注目的巨大宏伟立柱一定要去摸摸,沾沾财气。
建筑史话:交通银行由景明洋行建筑师翰明斯和工程师伯克利于1920年1月完成施工图设计,汉合顺营造厂承建,1921年建成,造价8.2万两纹银。大楼为古典柱廊式建筑,正立面三段(台座、墙身、檐楼顶(计14m),直径1.3m,楼前10级条石踏步而上。整座建筑外观(正面)严谨对称,尺度雄伟。是武汉20年代银行大楼的典例之一。
汉口商业银行——所谓的“中西合璧”
现为: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
现址:南京路64号
建筑欣赏指数:★★★
观光小记:西洋现代建筑的底子加上中式的飞檐角顶的设计多少显得有些别扭,好像加了两味中药的可口可乐,站在繁华的十字街头那模样更像是再把这可乐盛在茶碗儿里,嘴里还说,洒家这里先干为敬。
建筑史话:汉口商业银行30年代初,行址最初设在法租界西贡街(今中山大道113号),1933年在第三特区湖南街(今南京路胜利街转角处)建成5层银行大楼(今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大楼占地1083平方米,由上海建筑师陈念慈设计。楼长37.0米,宽20.65米。正面楼顶有砖木结构亭阁,飞檐筒瓦。建筑外观在严谨对称中,增加了活泼的气氛,颇有中西结合的特色。
洞庭村(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现为:民用住宅
现址:位于鄱阳街与洞庭街之间
建筑欣赏指数:★★★★
观光小记:洞庭村是当时英租界内高级华人住宅区,相当值得一看。红砖细细码起来的老房子历经风雨几十年的现在依旧坚固如初,就算当年的风华不在,却依稀可以嗅到一股雍容华贵,较大陆坊更雅些。其实步入其中,民国风的这些老建筑,会不会让你想起雪姨来敲门?
建筑史话:建于1931年的洞庭村东起洞庭街,西通鄱阳街。洞庭村规模不大,仅一条主巷,十余栋石库门。洞庭村的石库门一改过去里份中那些完全一致的里面设计,或西或中,或方或拱,或简或繁,统一而多变。
麦加利银行(英)——叩开汉口金融繁荣的大门
现为:中国银行营业部
现址:洞庭街33号
建筑欣赏指数:★★★★
观光小记:麦加利银行更响亮的一个说法是渣打银行,只不过一个东西在大陆流通的两个不同说法而已。汉口的麦加利银行可谓开启了武汉金融圈的繁荣的大门,典型的英国式建筑也十分值得驻足观摩。
建筑史话:建于1865年,位于汉口洞庭街33号,现为市公安局某处,是第一家在汉设立的外资银行——汉口英国麦加利银行。该行大楼由英籍工程师设计,交当时第一家营造商──发德辅洋行承包修建,系三层砖木结构,铁皮瓦屋面,门窗连续发卷半圆拱形,墙体用水泥抹面,檐部雕饰为卷草等植物图案,四周廊采用花瓶式栏杆。墙面用横向凹槽分格,房顶四周设有保留哥特式建筑痕迹的方锥形塔尖,整个造型严谨对称,富于韵律感,是典型英国殖民地建筑风格。
汇丰银行(英)——百万白银追逐奢华的金融帝国
现为:光大银行武汉分行
现址:沿江大道143-144号
建筑欣赏指数:★★★★★
观光小记:这座耗费白银百万两的宏伟建筑是汉口最典型的西方古典式建筑,从青岛路路口来到沿江大道左手边便可见到,据说银行内部也复原完好了当年的原貌,十分华美,有机会的话要到汇丰银行大楼里面多看看。另外,光大银行牌子下面还有汪精卫的手书遗迹,也未知真假,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考证一番。
建筑史话:汇丰银行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开设汉口支行。1913年始,在沿江大道青岛路口内,由英籍工程师派纳设计,兴建甲种混合结构大楼,1917年竣工。随后紧接沿江大道转角处兴建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由上海公和洋行设计,1920年建成。汇丰银行共占地359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244平方米。整座建筑,内外装饰华丽,外观立面严谨对称,尺度雄伟,可谓当时武汉银行建筑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