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11日表示,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需要投资来拉动,但是新一轮投资要更多依靠财政支出,而非信贷。他认为,新的1.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主要依赖于财政支出,因此还是有优势的。
以下为采访实录:
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经济其实正在持续经历着调整和变革。作为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未来得增长潜力到底怎么样,是否还能持续过去这样的增长势头呢?本台记者此前也专访了前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先生。
提问:您到底怎么看目前现在经济增长的走势?
林毅夫:目前当然有下行的压力,一个是国际经济还没有从2008年的危机中复苏,尤其是欧洲,因为欧债危机,他实际上是二次探底了。欧洲是我们最大的出口市场,所以那边需求减少,肯定会给我们出口企业增加压力。减少开工率,减少经济增长率。同时,2008年那一轮的宏观调控,4万亿投下去,现在经过四年了,大部分的项目也接近收工了,所以投资需求的速度当然也会下滑。我想当前我们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主要是反映在这两方面的因素。
林毅夫认为,目前推动我国增长的三架马车中,外需持续不振,导致出口下降,因而需要加大刺激内需,增加投资,而这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
林毅夫:消费是最终目标,但是可持续的消费必须来自于生产率的提高,而生产率的提高必须以投资为主。
提问:要是按您这样说,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实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是投资,可以这么理解吗?
林毅夫:投资、增长,他可以长期就业,有就业就有工资收入,有工资收入就可以消费。而且不仅是现在有工资收入可以消费,将来生产力提高了,就业可以增加,工资水平可以增加,消费水平可以更增加及
提问:您在投资政策,或者政策取向上有什么建议?
林毅夫:更多的应该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如果这样,上一轮出现房地产价格高涨,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高,这个可以缓解,可以避免。
林毅夫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投资空间还很大,包括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民生等领域,只要保证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经济有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林毅夫:我们的经济还是比较平缓的增长,我估计维持8%的增长,我们继续再维持20年,即使在外部因素相对不利的状况下,还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