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国第一部电影诞生之时,武汉就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百年后,湖北电影人续写了上个世纪的传奇,创造出一部又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而向来迷恋荧幕的湖北人,更是不吝于贡献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在影院享受一场场光影盛宴,让武汉成为全国票房重镇。更让人瞩目的是,湖北的影星们,一路从百年前的《良友》杂志封面,走上了国际盛会的颁奖台。
高峡平湖书豪迈
鱼米之乡谱壮歌
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汉举行,这不仅让武汉影迷可以一饱眼福,也让全国影迷的目光聚焦到江城来。纵观湖北电影发展史,既有锦绣辉煌,流光溢彩的时刻,也有一小段萎靡黯淡的时光,回头看看曾经的湖北电影,总让人生出别样的感慨。“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这首几代人耳熟能详的《洪湖水,浪打浪》是经典红色电影《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而这部由武汉电影制片厂(现在的湖北电影制片厂)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影片,也正因这曲极具荆楚特色的湖北民歌荣获1962年第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
根据贺龙将军的姐姐贺英的革命故事改编的《洪湖赤卫队》,最先是以歌剧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1961年,这部经典歌剧被改编成电影,由著名导演谢添执导,湖北实验歌剧团的王玉珍、夏奎斌主演。电影的公映让湖北洪湖赤卫队的革命故事家喻户晓,风靡华夏大地,也让全国观众一睹湖北电影的风采。
1962年,因武汉电影制片厂与珠江电影制片厂合二为一,厂里的大部分员工南调广州,湖北电影生产经历了近10年的空白期。
但湖北电影并没有因此而停滞,善于拍摄三峡故事的湖北人,此后为观众献出了不少优秀的三峡题材电影。其中,故事片《世纪之梦》被称作我国第一部反映三峡工程的史诗性的宏伟巨作,1998年,它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两项大奖: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编剧奖;2004年拍摄完成的《千秋三峡》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长江截流》荣获瑞士洛桑国际能源电影节特别奖第1名。此外,关于三峡的系列纪录片也为世人瞩目。大型系列纪录片《三峡梦正圆》,其中第1集摘取了第三届屈原文艺创作奖和199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特别奖,第4集《三峡截流》又赢得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
然而湖北电影并没有止步于国内奖项,亦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2006年由百步亭集团投资,由武汉姑娘田原主演的《江城夏日》在汉拍摄,这部全片采用武汉方言的地道汉产电影在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一路独领风骚,评委给出了四星半的全场最高分,该片最终夺得该单元唯一最佳影片大奖。
近日,鄂产电影《我的渡口》也在国际舞台有所斩获,将加拿大蒙特利尔第37届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人道精神奖收入囊中,这是中国电影在海外电影节首次获得此类奖项。同时,该片还获得第13届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