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2012GDP 2011GDP
第一梯队:省会 省域副中心城市
武汉 8003.8亿 6756.2亿 增速18.5%
宜昌 2508.9亿 2140.7亿 增速17.2%
襄阳 2501.9亿 2132.2亿 增速17.3%
第二梯队: 地级市 千亿大关
荆州 1196.0亿 1043.1亿 增速14.7%
黄冈 1192.9亿 1045.1亿 增速14.1%
孝感 1105.2亿 958.2亿 增速15.3%
荆门 1085.3亿 942.6亿 增速15.1%
黄石 1041.0亿 927.0亿 增速12.3%
十堰 955.7亿 851.3亿 增速12.3%
第三梯队:地级市 500亿左右
咸宁 761.0亿 652.1亿 增速16.7%
随州 590.9亿 518.0亿 增速14.1%
鄂州 560.4亿 490.9亿 增速14.2%
恩施 482.2亿 418.2亿 增速15.3%
第四梯队:省直管县级市 400亿左右
仙桃 444.2亿 378.5亿 增速17.4%
潜江 441.8亿 378.2亿 增速16.8%
天门 321.2亿 273.0亿 增速17.7%
宜昌,简称宜,位于湖北西部,长江三峡西陵峡东口、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近年来由于三峡工程的上马,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被省内兄弟城市称为“爆发户”。从2002年到2012年,宜昌GDP增长超6倍,书写了一座城市崛起的华章。宜昌山清水秀,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超过武汉重庆。而汉宜铁路的通车,对宜昌来说如虎添翼。今年宜昌新区建设正式启动,建成后宜昌将扩容两倍成特大城市。可以说在湖北几大城市里,宜昌发展前景是最好的。未来几年,宜昌“湖北第二城”的地位有望越来越清晰。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流域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其贯通南北、承启东西的地理位置,自古即为交通要辏,有七省通衢的美誉,跟宜昌一样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如果说谁对宜昌最不服气,襄阳绝对榜上居首。几年前,襄阳与宜昌经济总量差距曾在20亿元左右,最近3年,襄阳经济发展迅速,与宜昌的差距越来越小。去年GDP襄阳与宜昌只相差7亿,汽车产业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均过千亿,去年启动的东津新区建设,成为全省第一个城市新区。因此襄阳人喜欢自称湖北第二大城市也有其道理,他们始终坚信襄阳是湖北第二城,而且第二城之地位固若金汤。而未来呢,必然前程似锦……
荆州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的腹地,是湖北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历史上曾经有四个朝代在此建都立国。同时也是湖北省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在湖北乃至中国,没有那个城市像“衰落”的荆州市让人唏嘘不已了:仅仅是在十几年前的地市合并前夕,荆州地区还是湖北经济的排头兵,当然除了武汉。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无论是荆州市还是所辖县市,在湖北几乎已经到了“人见人欺”的地步。去年汉宜铁路的开通,荆州交通条件极大改善,荆州区位优势再次凸显,李鸿忠强调荆州为湖北之腰长江之腰,省委省政府实施“壮腰工程”,荆州的复兴已是必然趋势。
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湖北省人口第二大市,同时又是湖北实际中心城市规模最小的地级市之一。革命老区黄冈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造就了地方经济的落后,过去几年,这片土地在区域经济角逐中续写了新的传奇,新型工业化催生产业高地,项目建设拉动投资持续攀升,创造了年均36.6%的投资增长奇迹。去年,黄冈工业产值首进千亿俱乐部,增幅全省第二。未来几年,黄冈公铁大桥,武黄城际铁路、麻阳高速等众多交通优势实现,浠水核电确立能源优势,加上人力和人文优势,可以预见,黄冈将成湖北地市发展明星,崛起鄂东,比肩宜襄在望。
孝感,简称孝,湖北省区域中心城市,是距离武汉市最近的城市,具有“湖北苏州”的美誉。孝感的地理位置,使其被认定为大武汉的附庸和卫星城,而不可能发展成具有独立“人格”的地区中心城市。不过,单从经济的角度上讲,作为大武汉外围的人口稠密区,同时又是最靠近武汉市区的地级市市区,孝感南部将会是湖北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孝感市区也将是第一个与武汉实行融城的地级城市。2012年孝感市生产总值达到1105.2亿元,居湖北省第六位。今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定了100个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60亿元以上。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其交通枢纽优势明显,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即将动工升级改造的荆沙铁路在城区汇集。荆门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内,紧邻武汉城市圈,既占“两圈"地理之便,又享“两圈”政策之利,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拥有以中石化荆门分公司、荆门热电厂、葛洲坝水泥厂为代表的中央、省属企业。同时,荆门市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建设“中国农谷”已上升成省级战略,今年农产品加工冲刺千亿目标。此外,荆门是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市,也是全省唯一试点市。从经济实力上讲,荆州、黄冈无资本傲视荆门。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继武汉之后湖北建立的第二座城市,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国四十多年的时间里,黄石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经济实力稳坐湖北第二把交椅,人称“黄老二”。鄂B成为黄石的代名词。进入新世纪后,黄石的老二地位被宜昌襄阳超越,令黄石人颇为伤感。进入21世纪,这座以钢铁闻名的城市,终于摆脱了产业经济只知道吃资源饭局面,推进初级产品的深度开发,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产品的跨越,摸着石头走出了转型的关键步伐。去年黄石GDP过千亿,财政收入过百亿,大冶成功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未来三年,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有望打造成两个千亿产业,建材、装备制造打造成两个500亿产业,黄石崛起在即。
十堰位于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起着承东启西、通南达北作用。十堰还是东风汽车的故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拥有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1969年,二汽落户十堰,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于此,挖山筑城。二汽就像历史赠送给十堰的一个礼物,短短几十年间,一个铁匠铺支撑的深山小镇,演变为雄踞鄂西北要塞的区域中心城市。新世纪之初,东风(二汽)总部虽然迁都武汉,但十堰还是保留了其商用车部分,并逐渐成为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如今,十堰削山15万亩,要为将来的巨量商用车生产车间腾地方,开启二次造城运动,城市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荆州,是湖北历史最悠久的城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经有四个朝代在此建都立国,曾位列天下九州之一,历朝历代朝廷封王置府的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荆州也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120回的《三国演义》,有82回写到荆州。屈原、楚庄王、伍子胥、陈友谅、岑参、张居正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详细)
2010年,不要说曾与荆州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的宜昌、襄阳等中等城市超越了荆州,就连曾经是荆州辖区的荆门、仙桃、潜江等市的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超越了荆州。荆州,这个江汉平原腹地已沦为湖北经济的洼地。
荆州的衰落,引起了湖北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如果把武汉比作龙头,宜昌比作龙尾,荆州就是龙腰。龙腰不壮,湖北长江经济带这条龙就难以真正舞动起来。2011年,一个针对复兴大荆州的振兴计划应势而出,也就是“壮腰工程”。
壮腰工程,涵盖荆州工业、农业、交通、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其中重点则是工业的振兴。2012这一年来,省直80个部门与荆州签订厅市合作协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省里各种资源向荆州倾斜。
2012年,荆州跻身全国5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行列,还积极争取到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区等另外5块“金字招牌”,9家产业集群列入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而汉宜铁路开通运营,极大地促进荆州的招商引资。
2012年荆州GDP为1196.02亿元,同比增长11.1%,总量居全省第四位,次于武汉、宜昌、襄阳,紧随荆州且过千亿的有黄冈、孝感、荆门、黄石。荆州的总量虽大,但占比最重的工业优势不明显,而且还不到宜昌、襄阳GDP的二分之一。
去年是壮腰工程实施第一年,省直70多家单位与荆州签订协议,荆州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但是荆州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化工业、纺织业等支柱产业中,除农产品加工业外,其他产业形势不佳,GDP增速创13年新低。
近年来,黄冈抢抓中部崛起、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去年,黄冈工业产值首进千亿俱乐部,增幅全省第二。而孝感则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今年确定了100个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60亿元以上。
荆门位居湖北正中,交通枢纽优势明显,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即将动工升级改造的荆沙铁路在城区汇集。荆州有壮腰工程,荆门有中国农谷战略。与中三角相衔接,荆门建设鄂中城市群。从经济实力上讲,荆州无资本傲视荆门。
在经历了多年的低速徘徊后,在周边城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中,荆州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站在湖北黄金十年新起点,立足湖北、长江之“腰”的战略地位,荆州复兴正当时,崛起在即,不过如想重振当年雄风,荆州还需努力,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