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亮灯后的东湖绿道如一条宝石项链 记者胡九思 航拍昨晚,亮灯后的东湖绿道如一条宝石项链 记者胡九思 航拍

  本报讯(记者黄师师 马振华 实习生刘玲艳 通讯员田立平 王欣 杜凯)昨晚,东湖绿道路灯和部分景观灯试亮调试。点点灯光点缀在蜿蜒的步道上,如一串宝石项链,漂浮在静谧的湖面上,异常迷人。

  全线1280盏路灯,温和不刺眼

  主持东湖绿道灯光设计的专业人员认为,灯光的扬抑、隐现、虚实、明暗、动静,可以建立起光与色的构图、秩序和节奏,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境。

  东湖绿道,一个市民可以亲近的绿色的公共空间,提供的是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安静、舒适的城市静生活。如何让灯光从亮到美,由美到雅,成为东湖绿道亮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昨晚的试亮现场来看,这一想法得以实现。

  记者走在绿道上,节能LED灯发出的光,透过掩映的梧桐树枝,照射在绿道上,让绿道显得敞亮。东湖绿道的路灯选择清一色的暖白色光源,照明度足够市民散步或慢跑,不会感到刺眼。在人流聚集的路口、节点,亮度适当增加。据悉,东湖绿道全线共有1280盏路灯。路灯杆外形采用庭院式,与今年杭州G20峰会的杆型相同。

  根据天气自动亮灯,保留暗天空

  行走中发现,东湖绿道非步道区域并非很亮,局部区域甚至有些“暗”。

  设计人员解释,这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暗天空。“东湖绿道处于自然的生态景区,并不是城市商业中心,因此照明设计不仅要保证人的活动安全,更要保护动物植物乃至整个区域环境,保留暗天空,让环境可以休养生息”。

  亮化方案设计之初,设计师考虑的,就是使整体环境明暗有序。让人们可以看见天空中的星星,可以沐浴在月光中。为采用更为自然的方式进行夜空间的塑造,东湖绿道并没有过多的针对植物、山体、堤岸等做照明,景观节点照明则多采用泛光。

  另一方面,东湖绿道路灯也纳入了我市智能路灯系统,将根据天气自动开启亮灯,天空达到一定暗度,路灯会通过变压器感应到,自动亮灯,从而实现节能。

  光雕塑光小品点缀,或可放河灯

  记者昨日在东湖绿道边还发现,变电箱被公益广告宣传箱取而代之。武昌配电运检负责人说,东湖绿道在我市景区中首次引入了地埋式防水变电箱,变电箱埋在1.2米的地下,有自动报警系统。地面上只有控制系统,变电箱改造成公益广告宣传箱,如不仔细看很难看出来。

  与此同时,东湖绿道还多了让人亮眼的光雕塑和光小品。白天,这些区域是景观的组成部分,到了晚上,则能呈现另一种奇妙的体验。

  在湿地,游客可看到稻草景观灯、荷花灯、荷叶露珠等。在梅园或磨山北门,以城市夜景为背景,观看城市天际线的同时,可观看水面灯光表演。按照设计,在传统节假日,市民还可以举行放河灯活动。

  地产集团透露,东湖绿道目前仍处于局部灯光调试阶段。预计今明两天,可实现全线亮灯。

  链接

  一路遇到尝鲜市民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骑自行车探访东湖绿道,一路湖光山色,如同骑行在画中。

  记者昨日下午体验的是湖中道,从东湖梨园出发,一直到东湖磨山,路程约6公里。

  在东湖梨园附近,记者租借了一辆公共自行车骑行,一路遇到不少体验绿道的市民。市民陈先生是一名跑步爱好者,遇到记者时,他已从武汉大学附近出发跑了15公里,他说:“今后晚上跑步有地方了。”

  在九女墩附近,退休的彭女士自己拿起反光板,并摆起POSE,让丈夫为她拍照。她说:“东湖绿道的开通,让东湖比肩西湖。我们武汉的东湖可比西湖大多了,过去路上人挤车,根本没心思欣赏美景,现在硬件和风景好了,还要把文化底蕴做起来。”

  下午5时许,落日余晖映在水面上,水面腾起一层雾,磨山等山体没入雾中,一叶小舟划过,60岁的胡先生频按快门,“江上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真是太有诗意了。”他建议,长达20多公里的东湖绿道,要多设置长凳、公厕等便民设施。

  (记者康鹏 耿尕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