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东南西北皆有国家中心城市,唯中部独缺。中央对武汉寄予厚望,希望武汉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担当更大使命。而谋求国家中心城市,武汉雄心背后挑战更大。

何为国家中心城市

  • “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是国家层面提出来的。所谓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

五大中心城市简介

北京 中国首都,中国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天津 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
上海 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国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广州 中国华南地区第一大城市,华南地区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重庆 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大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武汉调查

喜欢武汉
爱他,有100个理由。喜欢他的文化底蕴,喜欢他的包容性,喜欢他的好吃街,喜欢他的秋天,喜欢他的东湖长堤……黄鹤楼、长江大桥、热干面、湖泊、武大、古琴台等等永驻在心间。
武汉,你爱还是不爱?
讨厌武汉
恼他,也有100个理由。讨厌他的浮躁气息,讨厌他的脏乱差,讨厌他的常年拥堵,讨厌他的夏天热死冬天冷死……公交、收入、看海、满城挖、小偷、噪音、小餐饮等等都让人敬而远之。
曾经没有明天的大武汉 只有昨日

昨日大武汉 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在中国,只有两个城市的前面曾被冠以“大”名,其一是上海,其二就是武汉。1889年-1907年,张之洞执政湖北,在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广大地推行洋务新政,开创了一系列耸动中外视听的早期现代化事业,使武汉由中古市镇转变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近代大都会。20世纪初,武汉,曾被称为“东方芝加哥”,美国《未来学家》杂志预言其与上海将位列21世纪全球十大超级城市。(详细

驾乎津门 直追沪上

建国后“一五”时期,武钢、武重、武船、武锅、长江大桥等大项目的落定,再度凸显武汉重工业城市地位。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武汉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位居第四位,相当于现在的广州,是当时经济规模最大的省会城市。在改革开放以前,武汉的经济发展在全国是靠前的。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武汉GDP一直位居国内城市前十名。……(详细

中部塌陷 大武汉曾没有明天

步入上世纪90年代,武汉的GDP排名直线滑落,甚至不及大连、青岛等非省会城市。至今,武汉GDP一直无缘“全国前十”。一个不容忽视的宏观背景是,随着国家对于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实行梯次开放扶持政策,武汉所处的中部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滞后地带”,日益边缘化,“中部塌陷”说甚嚣尘上。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国家中心的武汉如今只有“复兴”这一念头。……(详细

武汉失落已久!面对“褪色的武汉”,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25年来,武汉当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媒体,就一直对武汉滑落展开讨论,并大声呼吁要复兴武汉。

大武汉 加速迈进复兴之路
大武汉 加速迈进复兴之路

为填补之前在市政建设方面的不足,武汉近些年的投入绝对是火力全开:通高铁、修地铁、建桥、挖长江隧道、地下管道……仅在2010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就超过了1000亿元。

中部崛起 武汉要有新作为
中部崛起 武汉要有新作为

东南西北皆有国家中心城市,唯中部独缺。在过去30年间,武汉定位实现了从省会城市到“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再到“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的两次历史性跨越……

人民日报:武汉矢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人民日报:武汉矢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对国家意味着什么?光电子信息产业占中国市场的60%、世界市场的25%,光通信元器件占到70%;桥梁产业占据国内市场的60%,我国80%以上的桥梁用钢是武钢提供的……

阮成发:武汉当仁不让要做中部中心城市
阮成发:武汉当仁不让要做中部中心城市

阮成发表示,国务院批示非常明确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况且武汉现在经济体量、城市规模、人才规模等等因素,在中部位居第一,武汉当仁不让要真正成为中部的中心。

前面:无坦途

武汉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
武汉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

相比较目前既有的五个国家级中心城市,武汉差距不小。2011年武汉全年 GDP总值6756.20亿元,仅为北京的42.2%、上海的35.2%、天津的60.4%、重庆的67.5%、广州的54.9%。

追梦国家中心城市 三大难题拷问武汉
追梦国家中心城市 三大难题拷问武汉

武汉产业的辐射力不强,即便是在中部地区,武汉也缺少带动区域发展的产业链。无论是汽车还是钢铁,产业资源配置基本还是集中在本省。而去年四季度开始,武钢也出现生产下滑。

后面:有追兵

武汉形势依然严峻 追兵长沙来势汹汹
武汉形势依然严峻 追兵长沙来势汹汹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心城市只是个符号,城市竞争还得靠实力说话,没有实力,没有话语权。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部地区长沙是唯一进入前十的城市,武汉位列第二十。

三城竞争中部门户 武汉遭遇南北夹击
三城竞争中部门户 武汉遭遇南北夹击

三期工程一旦完工,天河机场将成中部最大机场,武汉冲刺国内第四大航空城似乎指日可待。然而,2009年起长沙黄花机场客流量就超越武汉。郑州机场去年也迈入了千万级机场序列。

城外:九州通衢

武汉欲10年建成中国立交桥
武汉欲10年建成中国立交桥

建成共和国立交桥,即形成有两个机场的大型国际门户航空枢纽、特大铁路枢纽、国家重要的公路枢纽、长江航运中心。武汉与主要中心城市之间全面实现客运专线直接连接。

武汉:已建成中部高铁立交桥
武汉:已建成中部高铁立交桥

西进川渝,东抵宁沪,北接京石,南连广深……地处我国经济地理“天元”位置的武汉,全面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已初步建成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高铁立交桥,率先迈入高铁时代。

城内:堵城之困

武汉交通拥堵 陷入“堵城”困局
武汉交通拥堵 陷入“堵城”困局

武汉发布2012交通发展报告,交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高峰拥堵路口从48个增加至100个,晚高峰比早高峰更堵。网友戏谑,“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被堵在街道口,你被困在广埠屯。”

三环线内平均时速约等于自行车速度
三环线内平均时速约等于自行车速度

武汉三环线内平均车速23.1公里/小时,约等于自行车的正常速度。但因为机动车拥有量暴增至120万辆,未来机动车规模上升空间巨大,道路交通压力增加态势迅猛,

城大——规模全国之首 入围1.5线城市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如今,武汉城市面积早已超过了纽约、伦敦,507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面积也和芝加哥相当。在国内,武汉市面积位居第四,若是和排在前面的北上广一样计算,加上境内779.56平方公里的水体,城市规模实属全国城市之首。前不久,武汉被列入了一个全新的评级:1.5线城市。1.5线城市是对武汉近年来迅猛发展的肯定。武汉经济5年从3000亿元“四连跳”迈上6700亿元,市区面积也胖了一倍。

人小——城市幸福感垫底 市民生活没质量

2010年长沙因连续3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而获得幸福城市终身荣誉。相比下,武汉在最近由北京大学发布的28个大中城市“烦恼指数”中,垫底成为全国最烦闹城市。调查显示,收入不高、失业率高、收入差距大是影响武汉市民幸福感的主要表现。光谷一位白领,王先生算了个时间账:“日均工作8个小时,交通很容易一天在路上耗去3个小时,周末还常要加班,算下来每天给自己充电和陪家人业余时间不足3个小时。”收入尚可,而生活“基本上没有质量可言”。

外壮——在建高楼排全国第五 20座摩天大楼引领地标

目前国内各个城市之间竞争激烈,除了产业、GDP、文化的竞争,城市形象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城市标杆的摩天大楼可以将城市地位、形象显示出来,可谓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标识”象征。6月初,绿地集团称,原规划建成606米高的武汉绿地中心,将调整规划冲刺“中国第一高楼”,新的高度有可能达636米。目前,武汉152米以上的高楼已有22座,全国比较在建高楼潜力指数武汉排名第五,仅次于深圳、广州、天津和沈阳。

内虚——频繁看海 下水道是长久的痛

龙应台曾说过,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看出真面目来。”似乎每逢强降雨来临,“在武汉看海”就会成为武汉一道无奈而又尴尬的风景。而这一现状与武汉近年来斥巨资兴建排水系统形成了鲜明对比。有专家直言目前排水系统建设速度追不上城市建设速度。武汉水务局副局长向记者介绍,全市大多数管网是清朝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

貌新——大建设时代 发力求变

基础设施投入5年累计4306亿元,武汉开始收获喜悦:对外交通,三大火车站并驾齐驱,天河二航站楼启用,武汉新港迈入亿吨大港行列,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城市路网,二环线汉口段通车,“城中高速”扑面而来,武汉大道全线通车,绿树浓荫景观迭现,成为江城最美之路;城市面貌大变样,“楚河汉街”惊艳亮相,游船摇曳,人如潮涌,武汉中心“神来之笔”,初现世界级文化旅游区。

情断——老建筑陆续被拆 城市记忆难留存

老建筑被拆,是很多老武汉人心中的痛。曾经是汉口火车站地标建筑的钟楼,于2009年炸毁;而建于1991年的汉口车站,曾是一座白色的现代风格建筑,在城市的拆建大潮中,被“穿衣戴帽”工程改造成一座欧陆风情的“老车站”。吉庆街,这条武汉最著名的消夜一条街,原本依托一些兴建于1980年代的居民楼而搭建起来的大排档,2011年年底重新改造后,呈现出来的却是一派民国风情和小资情调。还有,新华路汽车站被拆平,而闻名海内外的武汉鸭脖子一条街精武路早已被夷为平地,就连武大凌波门外的东湖栈道也被拆,现在人们只能远远地站在岸边往湖心眺望。

科教——大学之城 被公认为全国高等教育中心

武汉是全国公认的高等教育中心,在中部更是首屈一指。武汉市在校大学生人数为全国第一,高学历人口比重仅次于北京,居第二位,高等院校85所,华科大、武大入围世界大学“学术500强”。武汉也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拥有科研机构106所,在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59名。“光谷”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

人才——流失非常严重 为他人作嫁衣裳

创新最重要的是人才,而武汉的人才流失却非常严重,武汉高校培育的人才喂饱了北上广深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数据表明,高校毕业生每年有99%的博士、96%的硕士和89%的本科生流向市属以外的单位,大部分流向沿海城市和一线大城市。人才环境排名第一的武汉,研发环境却排第九。人才和高等教育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成果研发优势。整个光谷创业街有不少创业公司,但是做大的不多,不少企业慢慢就死掉了。特别是些小微公司。

国家中心城市,是光荣的梦想还是痴人说梦?武汉还得靠实力证明,没有实力,一切妄谈。从竞争的角度以及自身的条件来看,武汉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要想成为真正的“中心”,武汉任重而道远。总之,向上吧,武汉!

微博热议 更多>>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

往期周刊 更多>>

策划:新浪湖北资讯频道设计:龚洁技术支持:朱明辉制作:黄宗廉
邮箱:xinwen@hbmail.sina.com.cn联系电话:027-856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