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 顺 特约记者 钟克波

  “汉东地阔无双院,楚北天空第一峰”,这是大洪山主峰宝珠峰,曾经的灵峰寺石门上的一副楹联,为清代湖广兵马道陈维舟所题。宝珠峰海拔1055米,较之于鄂豫交界的桐柏山太白顶稍低,却戴上了“楚北天空第一峰”的桂冠,实在是受惠于其“汉东”“无双”、源远流长的佛教传统。

  古寺柱础的信息解码

  1000多年前,在大洪山主峰宝珠峰曾建有灵峰寺。北宋张商英《随州大洪山灵峰寺记》,对灵峰寺的盛况及开山祖师慈忍大师的事迹有过全面的记载。

  千百年后,随着灵峰寺遗址地下文物的面世,又一一印证着千年古寺的昔日辉煌。

  2009年9月,在大洪山灵峰寺遗址,新建的大慈恩寺正式破土动工。在灵峰遗址上的清基范围还不到三分之一时,就发掘出佛教文物280多件,大多是古建筑构件,又特别以柱础、瓦当文物最为完好。这些文物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佛教历史以及大洪山地区的文化结构都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在这些文物中,有唐朝三级覆履莲花柱础,础身为三级覆履莲花半球圆形。据史料记载,唐朝的佛教图案以莲花为主,有仰盆莲花和覆盆莲花,其中以覆盆莲花为主,且有一级覆盆(单层)、二级覆盆(两层)、三级覆盆(三层)之分,并以三级为最高级别。据清华大学古建研究所所长王贵祥教授介绍,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三级莲花柱础,属国保级文物。在封建等级森严的时代,只有皇室寺院或具备皇室寺院级别的寺院才会用此图案雕饰柱础。这与史料记载的大洪山灵峰寺在唐朝时先是朝庭懿赐“幽济”名号,后因功德无量再次追加“灵济”名号的历史事件相印证。

  到了宋代,灵峰寺的柱础仍享受最高级别的待遇——海石榴花(华)柱础。根据宋代建筑“非宫室寺观,毋得雕镂柱础”之规定,及宋代《营造法式》之规定:“雕饰花(华)纹制度有十一品:一曰海石榴花(棉花、海石榴华);二曰宝相花(华);三曰牡丹花(华);四曰蕙草;五曰云纹;六曰水浪;七曰宝山;八曰宝阶;九曰铺地莲花(华)……”“海石榴花”排在十一品饰纹的首位,代表着宋室建筑的最高级别,也印证了《大洪山志》记载的“师广施法雨,远近悦服,恳荆榛莲灌之薮,为像设堂,皇化豺狼狐狸之区,为钟鱼梵呗,于是大洪精舍壮观天下……”的历史事件。

  在元代,灵峰寺又得到朝廷的重修。虽然元朝帝王把主要精力放在修建“武昌洪山宝塔”和河南许昌的洪山寺庙上,但是也没有忘记祖庭的建设。公元1288年春,洪山寺方丈了庵大师的弟子宗上禅师应召进京,在皇帝面前唱颂《大般若经》后,龙颜大悦,当得知住持了庵大师祈雨救民、建寺弘法、剃度弟子五百余人的事迹后,即颁旨奖励了庵大师并重修灵峰禅寺。所发现的元代仰覆莲花柱础,础腹上端为佛珠纹饰,下端为二级仰覆莲花纹饰。莲花纹层相错,每层由32片花瓣组成,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新修成的寺院也非常宏伟。

  明代柱础简化单纯、稍作雕饰,从发现的明朝圆鼓形柱础上看,明朝皇帝们在笃信道教的同时,对佛教也没有丝毫的怠慢。洪熙年间,由朝廷僧录司颁发文书,命僧官通贤禅师,住持大洪山寺院,率众净修,钟鼓常鸣,十方信众络绎不绝,寺号为“万寿禅寺”。

  寺院历经数毁数建。崇祯年间,有法名为广祥、广济的大师慕名云游至此,遂荷担重修寺庙,再次修建了大佛殿、祖师殿、山门、钟楼、鼓楼、伽蓝殿等等。这次重建的“楚山望刹”耗费了比过去多十倍的费用,事迹上奏朝庭后,由礼部尚书和户部主事分别为之作记。大洪山上下寺院的香火再次鼎盛,修行的僧众逾千人,当时民间盛传“佛教朝洪山,道教拜武当”。

  清代灵峰寺再次得到重修。出土的大量清代圆柱形和正方形柱础,印证了当时的工程浩大。据史料记载,这次寺院修建於丙子年(公元1816年),到丙戍年(公元1826年)完工,共计修建了大殿、回廊、山门、水陆殿等共40余间寺舍,并重新装饰诸佛像。扩建修整的寺院仪表庄严,面貌焕然一新,寺院的僧人有700余人。

  中国近代,外侮内乱,烽烟四起,灵峰寺自然也难得幸免,渐渐埋没于草莽瓦砾之中。

  开山祖师的佛足传奇

  灵峰寺的开山祖师为慈忍大师。

  慈忍大师原法名善信。据《随州大洪山灵峰寺记》、《大洪山志》等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善信为洪洲开元寺僧,师承禅宗六祖慧能的再传弟子马祖道一。后云游到五台山求取“真经”,被五台山监寺安排到斋房担柴挑水,为僧人们烧火做饭。一日睡觉,梦有人说:你的缘分在南方,逢水即止,遇洪即住。善信惊醒,不敢怠慢,第二天即一路南行。自是晓行夜宿,历尽千辛万苦,至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秋来到大洪山。

  善信和尚到大洪山来的这年恰逢大旱,稻田龟裂,禾苗焦枯。大洪山山主张武陵带众乡人准备杀猪宰羊求雨。善信当即表示愿舍身代牲,他说:贫僧以诚求甘露,三日内必有雨。他登到主峰北崖求雨,三日内果然雷雨大作,顿时解除了旱灾。这年庄稼大丰收。张武陵慨然捐出自己的山林,为善信修建庙宇。大和九年(公元835年)5月29日,善信坐化之前,毅然兑现“以身代牲”的诺言,割下自己的双足。他的双足留镇山门,肉色久而不变,后人传为镇寺之宝,名曰“佛足”。

  善信的善举被地方士绅上奏朝廷,唐文宗很感动,下旨赐善信法号为“慈忍大师”,御书院额“幽济”。自此,大洪山便名扬四方,香火逐年旺盛。后晋天福年(公元939年),高祖皇帝赐寺名为“奇峰寺”。至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神宗皇帝又赐其为“灵峰寺”。

  唐以后陆续在大洪山主峰宝珠峰四周建有 “卫星”寺庙26处,其中以吉祥寺、观音寺、泉兴寺、圣泉寺、千佛寺、黄龙寺、宝峰寺、高峰寺等犹为出名,传承香火数百年,僧众达数千人。

  洪山禅寺分上下两院,位于宝珠峰顶的上院先后称 “幽济寺”、“灵济寺”、“奇峰寺”、“灵峰寺”、“楚天望刹”;位于山麓南面的下院史称“保寿禅院”、“万寿禅院”或“万寿寺”。洪山禅寺是后人对上下两院的统称。

  慈忍大师的献身精神也一直为后代高僧所继承。据《大洪山志》记载,北宋时,善洪和尚初出家于襄阳鹫岭寺,后慕名来到大洪山,潜心修行。北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春,善洪和尚受众僧之托,前往西天取经,历经39国,入尸毗国,得佛牙5枚、佛舍利50颗、佛经数十卷。去西天取经途中,善洪和尚可谓历经千难万险,先后翻越大小雪山75座,涉险渡过大小河流35条,餐风露宿,九死一生。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四月返回京都(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历时13年。善洪和尚去西天取经的事在京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宋真宗便殿召见善洪和尚,并赐紫衣银绢。取经归来的善洪和尚不恋京都舒适的生活,告别皇上,回到洪山禅寺。自此,洪山禅寺因善洪和尚取经成功而在佛教界享有盛誉,名声远播日韩,朝拜者络绎不绝。善洪和尚回到大洪山后圆寂,同佛牙、舍利并葬于大洪山。

  洪山禅寺是禅宗南宗惠能一系发展成的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之中的曹洞宗发祥地之一,在佛教界享有盛誉。特别是北宋哲宗皇帝赵煦,诏命达摩祖师第十五代弟子河南嵩山少林寺僧报恩禅师,为大洪山十方禅院住持的时期。据报恩禅师塔铭文载:皇帝诏曰“随州大洪山律寺为禅院,人谓大洪基构甚大而荒废已久,非有道德服人不可以兴起”。报恩禅师主持大洪山十方禅院期间,把山顶(即现宝珠峰)推平,将荒废的殿堂重新修复、扩建,使“大洪山精舍壮观天下”。剌使张商英为之作记。报恩禅师“著有《语录》三卷,集《曹洞宗派》录三卷,授《菩提心戒》仪文一卷并传于世”,丰富了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宝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斗转星移,朝代更迭,而慈忍大师“以身代牲”的“佛足”传奇,却超越时空继续演绎。

  大小洪山的一脉相承

  南宋端平年间,金兵南侵,大洪山灵峰寺部分僧人及善信佛足迁往武昌东山,武昌小洪山与随州大洪山的渊源即始于此。

  清道光年间修撰的《大洪山志》如此记载:“江夏洪山旧曰东山,山下有宝通寺……唐宝历时,随州大洪山释慈忍祷雨断足,宋末随数被兵,荆湖制置使孟珙迁其众奉所留佛足,至此建寺居之,遂沿呼为洪山矣。”

  因为金兵南侵、慈忍大师“佛足”避难迁徙,武昌宝通禅寺继承了祖寺大洪山灵峰寺安置供奉“佛足”的重担,而宝通禅寺所在地武昌“东山”也因此而更名为“洪山”。

  而在民间传说中,更有不同的故事版本。

  话说慈忍大师的“佛足”运到武昌,不久,忽必烈带兵南征,攻占了武昌城。他在进军中听说 “佛足”的故事,专程到大洪山朝拜,并顺利地找到 “佛足”,大摆香坛祭拜,此后将佛足随军带在身边,保佑他一直打胜仗,很快统一了中国,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元。忽必烈不忘佛足的恩德,建都北京以后,派专人将佛足护送到北京,供于金銮殿。后来,忽必烈一次梦见慈忍大师请求将双足送回故里,即派钦差大臣护送“佛足”还山(即送回武昌洪山),行至许州 (今河南许昌),“佛足”突然重得抬不动,使者赶紧回京报告,忽必烈下诏即在其地建寺。元世祖忽必烈为纪念慈忍大师,特在武昌洪山修建灵济塔(俗名洪山宝塔)。该塔结构复杂,规模宏大,共花费了11年工夫才修成。

  又一传说则说的是,弟子将慈忍大师的真身运到武昌,皇帝称赞慈忍“跟祖师一样”。皇上话一落声,装慈忍大师的大缸立即落地变成红土包,且一天天见长,长成一座山,并有红光一直冲向灵宵宝殿,玉帝一见,大惊失色,命雷公去阻止。只见山上火光一闪,一声炸雷,将整个山上的土烧红了,这山才没再长,当地人们不知原由,以为山上的土全是红的,便顺口称为“红山”。后来,皇上知道此事,觉得不妥,说“这山里埋有慈忍祖师的真身,这真身来自随州大洪山,他功在大洪山,身在小洪山。”消息传开,人们就将这山叫“小洪山”了。

  无论民间传说怎么演绎,大小洪山一脉相承的历史事实,则是一致公认的。

  千年名刹的重铸辉煌

  2013年10月27日,在大洪山顶峰宝珠峰,以大慈恩寺全堂佛像开光为标志,宣告随州大洪山核心景区的建成。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地处随州、荆门两地结合部,总面积305平方公里,其中随州境内127平方公里。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但大洪山主峰虽在随州,而其南麓一部分分属钟祥和京山,这两个地方均开发较早,更有显陵、黄仙洞和空山洞、鸳鸯溪拉动游客,而大洪山主体部分较长时期处于待开发的状态。

  2009年,时任省长的李鸿忠到大洪山调研,确立大洪山“佛教名山,养生天堂”的发展定位,5个年头过去,大洪山大慈恩寺恢复重建工程一路风雨,一路坎坷,亦一路欢歌。

  2009年,中国佛门泰斗——时年已103岁的本焕老和尚,及其衣钵弟子印顺大和尚闻听佛教曹洞宗中兴祖庭,大洪山重振宗风,兴旺佛教,心中大喜,发愿加持。几年来,印顺大和尚近十次亲临宝珠峰,并亲手对慈恩寺规划、建筑风格、匾额楹联、照壁石刻等审核把关,使尚在重建中的大慈恩寺已在佛教界中扬名。

  紧盯“传世精品,不可复制”目标,确立“今天的建筑,明天的文物”建设理念,大洪山慈恩寺的规划设计请中国古建之父梁思成的关门弟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担纲大洪山大慈恩寺的规划设计。历时半年之久,慈恩寺规划设计端庄大气,庄严肃穆,尽显皇家寺院瑞气。

  2013年10月,体现唐代建筑风格,占地4.7公顷,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最能体现中国建筑精髓、形态飘逸、美妙大气、恢宏巍峨的大慈恩寺殿宇群,雄踞大洪山最高峰宝珠峰之颠。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百零六岁的本焕长老在圆寂前为大洪山佛教圣地题写了 “中天佛国”。

  今天,取 “慈忍大师”之 “慈”和“报恩禅师”之 “恩”的 “大慈恩寺”屹立于大洪山宝珠峰上,不仅再现了当年 “楚山望刹”的盛况,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