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新浪湖北| 资讯|城市| 鲜城| 旅游| 健康| 汽车| 惠购|达人会| 站内导航

|邮箱|注册

新浪湖北

新浪湖北> 教育>新闻播报>正文

90后毕业生开公司造火箭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4年7月28日【评论0条】字号:T|T

  创业

  把火箭市场价降100万

  新京报:毕业后怎么会想到开公司,而不是继续搞研究或在相关单位任职?

  胡振宇:父母希望我做工商方面的工作,但我不想去,还是想做火箭,国企和研究所也有机会进,但进去就要做被分配的课题,没有自己做项目的自由。我想给自己打工。

  新京报:现在你的公司有多少人?

  胡振宇:目前就三个人。有六年机械工作经验的吴晓飞,还有清华大学的博士严丞翊。我负责燃料、接待媒体、管账和打下手(笑)。

  新京报:目前运转如何?

  胡振宇:已经获得第一份订单了,争取近期出成果。另外有一笔三百万的投资快敲定了。

  新京报:你们公司的客户一般是哪儿?

  胡振宇:一般科研机构和高校比较多。我做过半年市场调研,结论是国内市场容积不大,意味着产值不是很高。国家大企业投入的精力、人力成本高,售价也高很多。

  新京报:目前国内探空火箭服务主要是谁在做?

  胡振宇:据我了解只有一家国企,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一家研究院,他们每次发射的报价300万。

  新京报:你觉得这是机遇?

  胡振宇:对他们来说,探空火箭一年只有几千万的盈利额,鸡毛蒜皮,但这个数字对小公司是很可观的。

  新京报:你们预计制造的火箭,与市场上的比有什么明显改善?

  胡振宇:现在市场上的就是天鹰系列探空火箭,我们计划三年内出正式产品,要比天鹰里规格最大的火箭飞行高度高50公里,载重多15公斤,售价要比它低100万人民币。

  困难

  “政策处在灰色地带”

  新京报:创业前想过会遇到什么风险吗?

  胡振宇:想过,火箭的技术、国家的政策等等,都是问题。

  新京报:媒体报道中,清华大学航空航天教授宝音贺西认为,最大的风险在于政策制约。在中国,航天技术仍牢牢把控在政府手中,国内对于探空火箭并没有明确的管理条例。

  胡振宇:这也是我在找风投时,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刚开始注册公司时,我也很担心政策上有限制,我之前的几次发射,也都没有拿到批文。

  新京报:当时没有说违反相关政策吗?

  胡振宇:做实验时我们联系过多个军区和空管局,但没人理我们。在中国,这种航天都是从上向下命令,从没有我们这种从底下向上申请的。现实情况就是,他们说“没有办法批准你,但是也没有条文禁止你。”这就是个灰色地带。

  新京报:灰色地带这种说法,没法让投资者信服吧?

  胡振宇:现在已经有业内一些人员联系我,表示会鼓励支持我们这种民间航天企业。他们希望有民间力量进来。刚开始投资人也担心,知道这个消息后,都不担心了。

  新京报:他们和你是有竞争关系的,为什么要支持你?

  胡振宇:我了解到,体制内的管理层实际上是希望市场上有竞争的,他们欢迎民营企业进来。而基层的部分研究员心态也很开放,就是希望把新技术研究出来。

  质疑

  有人说我是“宣传委员”

  新京报:科创航天论坛上有人质疑你,说你年纪尚轻,技术不过硬,更多是包装自己。

  胡振宇:对,有人说我只是“宣传委员”、包装自己等等。我真觉得技术上我的确没什么优势,但如果真像他说的那样没水平,我也不会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认可。

  新京报:我看到你后来跟“科创航天”发生了矛盾,还被除名了。

  胡振宇:那次发射成功的项目有企业赞助,是校友主动来找我的,10万块,结果立项之后两三个月都没动静,我有点受不了了,后来和一些成员发生了矛盾。项目是有合约的,作为负责人,我必须对项目负责。

  新京报:如果你没有被除名,会出来做公司吗?

  胡振宇:说实话,可能性很小,我敢下决心做这个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离开科创了,我如果还待得好好的,就说不定了。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和他们的不同在哪里?

  胡振宇:我非常看重规划,规划出来后,我就要保证在契约期内完成项目。我讲究契约精神,既然有了规划,就要把项目完成。

  新京报:你在火箭制造的民企领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你觉得为什么只有你走出来创业了?

  胡振宇:我感觉这个可能跟一些爱好者的特征有关吧,他们就是太“爱好者”了。很多人技术很牛,但是做事情没有规划。

  思考

  “爱好者”应成创新源泉

  新京报:你说过在这个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还差很多个数量级,从“爱好者”的角度,你觉得有多大差距?

  胡振宇:美国至少有40万很专业的爱好者,我们呢,科创航天是国内最大的爱好者组织,论坛注册用户才4万,真正活跃的火箭爱好者屈指可数。

  新京报:这些爱好者能发挥什么作用?

  胡振宇:美国大部分非常先进的航天技术突破,最早都是民间的爱好者去做的,很多专业人员都是爱好者出身。40万专业爱好者,每人出一个创意,这行业的创新能力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他们才会产生Space X(美国著名的私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这样的企业。

  新京报:你创业之后,不少人说你是中国版的Space X,你怎么看待这种比较?

  胡振宇:我们现在跟Space X差远了,没得比,当然不是说以后也没得比,我们还是有意愿做到他们这种级别的,慢慢磨练吧。

  新京报:对于未来,你期望公司能实现对市场的冲击吗?

  胡振宇:当然,这领域有民营企业进来,如果它能做到一定级别,就可以刺激市场,马上就会有反应。

  新京报:你考虑过创业会失败吗?

  胡振宇:说实话,创业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我的性格就是“一条道走到黑”,就算失败,我还是可以找钱找资源继续做下去。况且,这个公司仍然会刺激整个行业,会促进国内的航天产业向民营化发展。

[上一页] [1] [2]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24小时排行

    新浪湖北_新浪网

    您可以选择: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简介| 新浪湖北简介| 意见反馈 | 营销服务|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网站律师| SINA English| 微博注册|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