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没事谁都不愿意吃药,但是有人的工作就是吃药。根据法律规定,任何国家的药物在我国申请上市前都要进行临床实验,证实安全有效之后才能够上市。这个临床试验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后三季阶段的研究对象,都是适应症患者,而第一期的研究对象是健康人。
“试药”的过程就是指在医学临床实验过程中,为观察药物的安全性和代谢过程,在健康人身上进行的药物测试。根据规定,人体两次药物实验的间隔期一般要三个月,而且国家对药物实验前的准备、实验方案等等也都有非常明确要求。
很多药物能够在市场上推广应用,也得益于这些试药人所做出的无私的贡献。但恩是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有一些一些大学生因为贫困、缺钱等现实原因,完全不顾三个月只能试吃一种药的相关规定,成为了专职的“试药人”,为自己的健康埋下隐患。
“试药人”在卫生法学界的专有名词叫“受试者”,也就是人体实验中的实验对象。根据统计,目前有60多家跨国企业在我国进行近百个项目的临床试验,直接参与者超过数万人。楚天都市报的记者向清顺在采访之前也没有想到,医院的试药人当中不少人都是大学生。
向清顺:基本上可以这样说,大学生随处可见。
向清顺说这些大学生大多通过QQ群微信群等建立联系,获取信息。
向清顺:他们这个试药组有一个圈子,有的是相互介绍,还有就是加入试药群,他们业内有一个药头,就是一个牵头的人,跟学生和医院对接的中介人,他就会把时间,地点发到有意向人的手上。
向清顺说,大学生们在试药之前,都要经过严格的体检,吃过新药之后,还要根据不同的药,进行多次抽血化验。
向清顺:第一步就是做体检,包括心电图、肝功能等一些常规的体检,体检合格的,才会让你做这个试药的工作,一般试药是要抽血,我采访到的学生,基本上每次试药都至少要抽血10次以上,是分周期的,每一个周期大概是一到两天,就是总共抽血十几次。
年轻的大学生愿意为医学做出贡献本来值得称赞,但令人担忧的是,他们有些人完全不顾三个月只能试吃一种药的规定,不断变换医院去试吃新药,而这样做最大的弊端是,给身体带来了无法预知的影响。
向清顺:多数的人知道咱们国家有时间的要求和限制,但是有很多人,也没有严格的按照规定来,最多的时候可能会做三到四次,也就相当于每个星期差 不多要做一次。据了解,在现在武汉,就有3、4家医院是可以同时接受试药的,同一个学生可以到不同的医院去试药。我接触了一个做了10多次的大学生,他的实验是各种不同的药物,包括癫痫、心脏病等这类试药,他说没有很明显的身体变化,但是他现在感觉免疫力下降了,容易感冒。还有一个大学生做了两次试药,就感觉自己身体不是很舒服,瘦了好几斤。
向清顺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大学生之所以冒这样的风险,就是为了钱。
向清顺:有6成是家庭比较困难,要想短时间要得到这个钱。还有一类可能是在学校也不太听话,花光钱要及时的补洞,年轻人居多,特别是毕业了一两年、两三年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的群体也比较多。
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郑雪倩认为,要想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医院之间建立试药人信息联网就势在必行,这样既保护了试药人的健康,也能真正了解到新药的效果。
郑学倩:为什么要相隔三个月,一个是考虑药物在体内有一个排泄期,另外一个也是考虑,要影响吃药的效果,可能导致研究中的一些误差。将来应该有 一个计算机的联网,每个志愿者应该输到这个计算机里,比如在药监局备案的网络,当选择受治者的时候,应该可以输入他的信息,可以监控到是不是超过了时间。 (记者 冯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