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球150位中外记者聚焦湖北代表团!代表回答妙语连珠

  3月8日上午,湖北代表团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集中审议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并向中外新闻媒体开放,吸引了68家媒体150多名记者的目光!

  蒋超良、王晓东、万勇、陈新武、闫大鹏、程桔6位代表围绕长江大保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复兴大武汉、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问题接受了媒体集中提问。

  未来一年,湖北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又将朝着哪些新的方向发展?

  且看代表们与记者之间的精彩问答——

湖北代表团开放日现场湖北代表团开放日现场

  蒋超良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提出 做好长江大保护“辩证法”

  记者: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湖北是如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湖北生态地位特殊,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是三峡工程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是“千湖之省”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肩负着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责任。

  我们始终牢记习总书记2013年视察湖北时“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长江大保护的“辩证法”,取得阶段性成效。

  长江大保护“辩证法”的内涵: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高政治站位,把抓好长江大保护作为践行“四个意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作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作为确保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沿江省市率先编制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配套编制5个专项规划。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等多部地方性法规。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在关闭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场,调整长江、汉江沿岸重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企业的同时,引导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项目、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

  四是坚持标本兼治,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在治标方面着力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战役,深入推进碧水行动,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净土行动,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在治本方面,着力推动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健全长江大保护的长效机制。

  王晓东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提出 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奋力实现湖北高质量发展

  记者:过去五年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哪些重大成效?今年深化改革有哪些实招?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长王晓东:习总书记2013年7月视察湖北时,在武汉主持召开座谈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坚决落实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将改革进行到底。

  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再深入,勇于自我革命,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提高政府效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敢于啃“硬骨头”,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按期保质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着力提高改革质量,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当好“施工队长”,画好工笔画,以工匠精神全面提升改革质量,推动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示范项目由“盆景”变成“风景”。

  更大力度推进工作再抓实,建立改革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限清单,完善激励约束、容错纠错、调查研究和督察机制,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在湖北落地生根见效。

湖北代表团开放日现场湖北代表团开放日现场

  万勇:解决民生六难问题,变六难为六顺

  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武汉市在城市建设、产业布局、吸引投资和人才、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城市软实力、正风反腐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其中不少提法。办法都是全国首创,请提问万勇代表,在“复兴”大武汉的路上,新的一年武汉市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更大的惊喜?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勇:去年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创新,包括放管服改革等几十项创新,有几项还在全国推广复制。大数据分析,去年全国唯一城市创新奖获得者是武汉,全国十大幸福城市榜首也是武汉。

  未来,武汉市要做的首先是紧扣高质量发展,其次是紧抓高品质城市建设。着力解决大学生住房难、停车难、幼儿入园难等民生“六难”问题,变六难为六顺。

  一是停车难。今年要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5万个,另外还要地下停车场1.3万个,加起来是2.8万个。

  二是幼儿入园难。现在在园的幼儿是30.2万人,未来三年还要净增10万个孩子入园。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已经配建好和正在配建的要加快移交,解决7万个;二是去年出台了新政,“新建住宅区住宅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或居住户数达到1200户及以上的,应当配套建设幼儿园”,至少有九个班额,这样共3万个学位,一共新增10万个学位。

  三是小孩看病难。用这样几个措施:全市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都要开儿童病区,三级以上医院都要开急诊。今年要新增600个儿科床位,新增150个儿科医生。制定奖励上岗儿科医生,大四开始签约,一年补助3万,毕业后上岗。

  四是大学生住房难。武汉启动了第一个青年城,今年年底可以上市。规划共有14个,今年还要开工两到三个。一个青年城平均大概解决2.5万套住房。大学生可以8折购买保障房,8折租到租赁房。

  五是老旧社区上下楼难。今年开始,要在多层住宅小区加装电梯试点。

  六是老年人养老服务难。大体上分三个层次:机构养老、社区为老服务和互联网+居家养老。90%以上是居家养老,但居家养老没有机构服务,可以用“互联网+”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去年探索了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就是以助残切入的智慧养老模式,第二种是社区嵌入服务模式,第三种是街道为单元的辐射模式,第四种是以机构为主的统分结合模式。这个非常受欢迎,我们正在大力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