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进场时,这里还是一片无法驻足的泥泞之地。现在,工程已经快要完工了。”昨日,在武汉园博园国际园林艺术中心的工地上,没有长假里的闲适,有的只是忙碌和紧张。施工场地内的各种嘈杂,让记者与董志阳的对话声调无形中高了几个八度。
董志阳是山东人,1990年出生,是武汉园博园四大主体建筑之一——国际园林艺术中心建设项目最年轻的“负责人”。偌大的工地上,建筑材料摆放、工人安全细节等他都要一一过问。站在记者眼前的他,一脸如刀刻的沧桑,完全无法与记者脑海中标准的“90后”画上等号。近一年来,他生活和工作全在工地,见证着这个建筑的诞生与成长。
在记者看来,这个占地面积3.78万平方米的工地,与其他普通的工地没什么两样,暂时只有三层楼的建筑主体,还包裹着绿色的施工安全防护网。但在董志阳的脑子里,施工图纸早已研习了千百遍,哪里的水泥墙今后会是怎样的效果,几乎不假思索地就能给出答案。“这里是我建筑生涯中第一个大型重点工程,武汉园博会是国家的重点活动,太有纪念意义了。每天干活,我都觉得兴奋,我要和工友一起,把这里建设成为园博园的标杆建筑,载入园博会史册。”
根据武汉园博园规划总平面图,国际园林艺术中心位于主入口(北入口)西侧。这意味着,从这里进园的游客,第一眼看到的就会是园林艺术中心。“整个建筑划分为四个区,区域之间都用玻璃长廊连接,外墙采用全玻璃幕墙。给游客的第一感觉就是两个字——通透。奥运会的水立方大家都知道吧,这里的三区和四区建成后,就像个缩小版的水立方,让整个建筑展现出现代、时尚的特点。”
学土木工程出身的董志阳,有着工科男特有的小骄傲,说到建筑专业知识,眉飞色舞。“三区局部区域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屋面为双向桁架,跨度48米;四区采用‘钢骨柱+钢桁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结构形式,为金属屋面,桁架跨度为32米。”一通专业术语说完,他又很“贴心”地给出了通俗解释:“这个跨度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难点。它的好处在于,三区、四区的会议大厅里,看不到一个水泥柱。结合国际园林艺术中心‘展示世界园林艺术、园艺文化’的主题,今后在此举办各种展览、活动等文化艺术交流,视野开阔,360度无遮挡。”“搞建筑的人,参与过的每个工程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年底这个项目就要完工,我和两百多个工友就要转战新的工地了。”抬头环顾周围一片忙碌,董志阳的声音透出丝丝眷恋:“明年武汉园博会就将开幕了,我希望能够有时间陪着远在山东的父母,广州的哥哥,江苏的女朋友一起,回来这里。我会带着他们走遍这里的每个角落。我会告诉他们,这里有多少级楼梯、哪一部分的施工难度最大;我会告诉他们,这里洒着我的汗水和泪水,有过三天三夜不间断工作的艰辛;我会告诉他们,这里是我圆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