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汉市环保局公布武汉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该市PM2.5主要来源为工业生产、机动车、燃煤等,PM10来源主要为扬尘、燃煤等。

  武汉市环保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处长罗巍表示,有了源解析的结果,让政府更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治理空气,政府部门今年推出的“拥抱蓝天行动”就是根据源解析结果有的放矢对污染源头进行治理,希望最终能达到“两个30、两个20”目标,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30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比2013年减少30天;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20%。

  PM2.5近三成源于工业生产

  根据研究,武汉市PM2.5综合来源解析结果为:工业生产(包括工业锅炉及窑炉、生产工艺过程等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和气态前体物产生的二次颗粒物)32%、机动车27%、燃煤(包括燃煤企业、燃煤电厂、居民散烧等)20%、扬尘(包括裸露表面、建筑施工、道路扬尘、土壤风沙等)9%、其他(包括生物质燃烧、生活源、农业源等)12%。

  武汉市PM10综合源解析结果:扬尘25%、燃煤22%、工业生产21%、机动车19%、其他13%。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梁胜文介绍,在武汉市不同的监测点位,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不尽相同,东湖梨园、汉阳月湖、汉口花桥、武昌紫阳、汉口江滩颗粒物都是以飞灰和烟尘集合体为主;而沌口、青山、东西湖除了飞灰和烟尘,还有矿物颗粒。

  而在不同季节,不同污染物对颗粒物的贡献度也不同,如PM2.5四季解析结果中,春季扬尘贡献高,夏秋季节硫酸盐贡献高,冬季硝酸盐贡献高。武汉市的雾霾成因也因为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区域污染主要集中在12月、1月,沙尘污染主要集中在3月至5月,秸秆污染主要在每年6月、10月,受台风外围影响而产生的污染主要集中在7月至9月。

  梁胜文表示,从源解析结果可以看出,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是4个方面,即工业生产、燃煤、机动车和扬尘,虽然在不同季节、区域,细颗粒和可吸入颗粒物的贡献率有所不同,但以上都是前四位的,因此,应视为减排的重点。同时,PM2.5一半以上来源于二次反应生成,因此,在重视一次排放颗粒物的同时,还要加强前体物的控制,主要是气态污染物,尤其是挥发性有机物。

  此外,梁胜文提到,武汉市空气污染已经呈现复合型污染特征,应该对PM10和PM2.5、以及气态污染物等六项指标同时加以控制。

  武汉研究成果已通过国家论证

  梁胜文介绍,武汉市大气颗粒物来源研究是对武汉市的灰霾成因与机理进行的一次全方位深入研究,项目于2013年底正式启动,2015年完成预验收。该项目主要包括5个子课题: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清单建立与校验、武汉市大气污染特征与灰霾来源解析、武汉地区灰霾影响因素、武汉市大气污染成因模拟分析、武汉市大气污染变化趋势预测。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PM2.5来源解析。

  梁胜文表示,武汉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主要是基于武汉市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气象因素、地形地貌等经济社会及污染源等方面的分析,以大气污染源和环境受体的PM10、PM2.5为主要监测对象,以大气颗粒物质量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主要监测因子,以受体模型法(CMB和PMF)方法为主,结合源清单法、源模型法两种解析手段,对武汉市PM10、PM2.5进行定量来源解析,得到武汉市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及贡献比例。

  武汉市此次发布源解析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梁胜文表示,根据国家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属于第一批公布城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成果的区域,武汉市等省会城市属于第二批,武汉市的研究成果已通过国家论证。

  今年武汉将坚决落实“八禁”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有何意义?罗巍表示,知道了污染来源有利于政府各部门团结协作,从源头治理空气污染。

  根据源解析的结果,今年武汉市将坚决落实“八禁”(禁煤、禁黄、禁尘、禁超、禁烧、禁鞭、禁低质油、禁油烟直排),主要抓好工地扬尘、工业排放、机动车污染、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四个源头治理。实行工地规范管理,减少工地扬尘和交通扬尘污染;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加大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燃煤锅炉治理力度,提高煤炭清洁利用和清洁能源利用比例;重点做好黄标车的淘汰治理,环保、交管部门加强行驶机动车排气抽检和执法,凡不达标的,必须整治达标后才允许上路。

  此外,还要努力实现“一推广一优化一转型一提升”,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电力供应方式,从目前的主要以煤电为主,积极推进“特高压靠城、超高压进城”,即把武汉城区周边的荆门-武汉、张北-武汉-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变电站工程,以及蒙西-武汉±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工程,配套接入武汉电网,按照500万千瓦负荷计算,相当于年均减少火电燃煤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94万吨;同时推进制造业转型、产业结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