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规划范围南起三民路,北至黄兴路,西至泰宁街,东到沿江大道,面积约127.4公顷。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规划范围南起三民路,北至黄兴路,西至泰宁街,东到沿江大道,面积约127.4公顷

  记者张希为 实习生吴小沙

  中山大道是老武汉的一张城市名片,今年年底,改造后的中山大道将和6号线一起亮相。这张旧名片将怎样被重新擦亮?8月5日起,武汉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在官网对《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进行批前公示,9月4日前,公众可向国土资源与规划局提出意见或建议。根据规划,这张老武汉的招牌街区将在保留“汉味”的基础上进行环境重塑和业态升级。

  整体规划:“两街三区、十字轴线”

  去年1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武汉江汉路及中山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与北京市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上海市外滩历史文化街区等30个历史文化街区一起入选。它也是武汉市目前唯一一片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

  贯穿汉口近代原租界、华界区,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范围以江汉路和中山大道为主体,扩展周边一个街坊纵深,南起三民路,北至黄兴路,西至泰宁街,东到沿江大道,面积约127.4公顷。

  根据规划,改造将体现“两区三片,十字轴线”总体布局,改造不仅停留在江汉路、中山大道两条重要历史道路构成的主体十字形骨架上,还向纵深延伸。其中“两区”指以江汉路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主体片区,其中北片为展现近代租界区历史风貌和红色文化特色万国租界片区,南片为承载传统汉派文化和商贸特色的民国华界片区。“三片”指中山大道沿线历史建筑相对集中、历史风貌突出的国民政府旧址片、金城银行片和总工会旧址片三大重点片区。

  保护规划新增控制多条历史通道、巷道,保护华界区独特的“蛛网”历史肌理特征。

  重现历史风貌:新增37处保护建筑

  由于这一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展现了近代武汉商贸文化、居住文化特色,见证众多武汉近代历史风云事件,所以保护规划确定了“全覆盖、少重复、不遗漏”的原则。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在总规划定边界基础上扩大,涵盖江汉路、中山大道沿线全部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总规模由总规划定的51公顷增加至60公顷。

  在文保、优保等列入名录保护的61处历史建筑基础上,通过对街区内所有建筑进行建筑风格、艺术水平、平面特征及其立面造型、室内装饰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后,本次规划新增37处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加以保护。采取功能置换、功能延续、功能复合更新等多种方式实现历史建筑的再利用。

  于是,在这份规划列出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名单上,既有大名鼎鼎的汉口水塔、江汉关大楼等文物保护单位,也有怡和洋行住宅等武汉市优秀建筑,还有不太出名的平安里、泰宁里、慈德里等历史建筑。

  非遗保护:老字号、老手艺将再现

  对于老武汉人来说,街道两旁云集的老字号牌匾、街头巷尾回荡的汉味叫卖声是他们记忆中老武汉最经典的样子。此次规划特别提出非物质历史要素保护,汉口堡墙、街道历史名称的变迁,建筑牌匾招牌、老字号、老手艺、江汉关钟声等非物质遗产都将一一重现。规划对这些极具价值的文化要素进行提炼,并将采用影音再现、陈列标识、细部要素展示等多种方式落实非物质历史文化保护。

  交通格局:步行为主,公交优先

  规划提出,将变“以车为本”为“以人为本”,变交通性干道为公交街道,通过公交优先、步行主导、系统分流的规划策略,拓展步行、休憩空间,将沿线区域改造为商业街区,营造舒适宜人的商业氛围。这意味着今后的中山大道会恢复以步行与慢行交通为主的交通格局,部分区域私家车不能进入。

  根据记者此前的采访,改造后道路从功能上将分为两块。武胜路至前进一路仍然主要满足于交通功能,是城市主干路,其中武胜路至利济北路为双向8车道,利济北路至友谊路为双向6车道,友谊路至前进一路为双向4车道。而前进一路至一元路道路宽窄不一,改造后将把车行宽度规整统一为两车道,建成公共交通专用通道。

  在此基础上,沿线将建小型开敞空间、街头绿地广场等,形成“珠联璧合”的景观绿化体系。